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侵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类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SAH。,近十几年来临床上对于SAH后血管痉挛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SAH的预后改善尚无明显进展,常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包括脑炎性反应等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会直接影响到SAH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SAH发生后72小时内出现的全脑直接损伤(即早期脑损伤)包括早期脑水肿、氧化应激性损害、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梗死。因此,本研究针对早期脑损伤相关的因子CIRP、及抑制剂C23蛋白、延迟继发性脑损伤相关的因子RBM3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反应,以及如何调节此类反应因子和减轻神经元损伤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本课题首先从C57BL/6小鼠上获取神经元细胞,通过培养建立稳定的神经元细胞培养系,建立细胞SAH模型。通过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通过大鼠SAH模型,观察脑部颞叶皮层神经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确定CIRP和RBM3在脑内神经细胞的分布特点,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在SAH后不同时间点的mRNA相对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CIRP功能抑制剂C23蛋白抑制大鼠脑内CIRP的功能,应用免疫组化、尼氏染色法、TUNEL细胞凋亡法和大鼠转棒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的损伤和恢复,观察SAH后凋亡相关蛋白、神经元凋亡和运动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低温对SAH后神经细胞中CIRP和RBM3因子表达的影响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大鼠SAH后颞叶皮层脑组织CIRP在建模后12h、1d mRNA和蛋白呈高表达,RBM3在建模后3d和7d mRNA和蛋白呈高表达,与细胞凋亡相关的Bcl-2蛋白呈低表达,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以及细胞色素c呈高表达。经过低温治疗后SAH大鼠都可在7天后,上述指标恢复到对照组(sham组)水平,而低温本身对正常Sham组大鼠,具有提高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增加脑部组织损伤的作用。但是,SAH组的低温处理,反而抑制了神经细胞凋亡与脑组织损伤。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我们发现CIRP、RBM3主要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而星形胶质细胞只有小部分表达。因此,大鼠神经元细胞是CIRP的主要表达细胞。低温治疗过的SAH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免疫组化DAB染色显示SAH+低温组的CIRP表达明显减少,尼氏染色和电镜检查都表明低温对SAH大鼠具有降低神经元细胞凋亡和恢复线粒体功能,以及提高转棒功能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CIRP的拮抗剂C23蛋白对于CIRP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具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SAH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凋亡、减轻炎性反应,有助于恢复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且,从C23不同剂量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SAH后给予C23蛋白的最高剂量,对CIRP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脑组织神经细胞内的CIRP和RBM3分别在SAH后早期和延迟继发性脑损伤时表达升高,并引起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诱导了神经元凋亡。低温可减少脑组织CIRP和RBM3表达,并减少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在大鼠SAH模型,高剂量的C23可以减轻CIRP诱导的脑组织炎性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