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舆论下的民国土匪问题——以《申报》和《大公报》为中心的研究(1912—1937)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公共舆论下的民国土匪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以往的研究,提出本文所使用的史料及要研究的问题、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主要介绍《申报》和《大公报》舆论对民国土匪活动的广泛关注。除了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之外,来源广泛、旗帜鲜明、形式多样的言论数量也很可观,这些评论文章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奇异而鲜明的媒体话语下的民国匪患图景。 第三章主要分析《申报》和《大公报》舆论对民国土匪问题成因的探讨和认识。两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民国土匪活动猖獗的主要原因:1、饥寒起盗心,生计所迫是为匪者的原始动因;2、兵匪一家;3、政局动荡不稳,政府当局无心无力剿匪;四、当局剿匪策略之失误。 第四章主要论述舆论界的弭匪策略与思路。基于对民国匪患成因的分析,《申报》与《大公报》提出了具体的治匪策略,从制度层面上希望政府清明政治,发展实业,整顿军队秩序,提高民众教育程度,解决民生问题,从根源上杜绝土匪现象的发生;从操作层面上要求整合各方可用资源,合力防匪、治匪。 第五章总结论述《申报》和《大公报》言论的意义和特点,对于土匪问题认识的合理和不足之处以及相关舆论的社会效应。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政府制定了《男女雇用均等法》。这是日本第一部以男女平等为基本理念的保护职业女性的法律,它对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促进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兴修水利始终是作为国家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而存在的。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中央人民政府格外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制定了治理大江大河的方针,而且还把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视为己任。河南人民则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1949-1965年河南的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在大跃进阶段,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曾经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本文以宗教管理政策为重点,论述了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政教关系。 全文由导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本文所论问题的研究现状
莫理循作为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政治顾问,亲历了晚清民初一些重大事件,考察了中国许多地方。从他留下的大量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中国形
展览的个性是博物馆成功的关键,尤其对地方历史文化陈列而言。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总是存在的,因此每一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历史的逻辑结构。而如何解读并
16世纪末17世纪初,明朝末年的中国在社会经济及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583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开始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先
近代东北民族电力业是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末“新政”的背景下设立的,以1907年第一个民族电厂的建成为标志,开启了起步阶段。进入民国以后,东北民族电力业不断发展,直至“九·一
所谓教育近代化,在英法等西方国家,就是资产阶级通过反对封建势力,使教育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和宗教形态而资本主义化。与英法等西方国家相比,中日两国教育不是主动走上近代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