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铁对大鼠胶质瘤热疗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脑胶质瘤是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5%,呈浸润性生长,大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复发率甚高,且位于重要功能区者无法手术切除,预后较差。本实验研究磁性纳米铁对大鼠胶质瘤的热疗是否安全有效,并对活体内热疗剂量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着重研究其安全性。   方法:  1、C6细胞准备、胶质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所有大鼠术前禁食禁水,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5mg抑制呼吸道分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每h肌肉注射阿托品0.05mg维持。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ml·kg-1)进行麻醉,体温控制在37.5℃。麻醉后将大鼠固定于江湾Ⅰ型立体定位仪上,暴露前囟,以前囟为原点,向后1.5mm,向右旁开3.0mm,用牙科磨钻打一直径1mm小孔。微量进样针将10 μl细胞悬液缓慢注入硬脑膜下5mm(进6mm,退1mm)处的脑组织中,停针5min后退针,骨蜡封闭骨孔,清洗切口后缝合。常规饲养一周后,将大鼠常规剂量戊巴比妥钠麻醉,用7.0T德国bruker公司生产实验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扫描。 2、纳米铁注入荷瘤鼠肿瘤内:腹腔注射4%戊巴比妥钠(40mg·kg-1)将大鼠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向仪框架,将三维坐标调零。常规消毒后切开头皮约1.0cm,剥离骨膜,在原建模时的骨孔内注入纳米铁,骨蜡封闭骨孔。 3、纳米铁在外磁场作用下荷瘤鼠肿瘤内升温实验:重复步骤2,再用牙科磨钻在原建模时的骨孔处打一直径3mm的小孔,按确定坐标将探头置入肿瘤内,在外磁场加温下测温,测得能使瘤体内温度达到43℃的最小剂量3mg。 4、注入不同剂量的纳米铁:3mg,5mg,10mg,观察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对比,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进行对比。 5、同样参数外磁场热疗三次后,复查MRI及观察生存时间。   结果: (1)术后大鼠出现活动减少;进水饮食渐行减少;部分大鼠出现抑郁、偏瘫、眼球突出等症状。经过MRI证实,80只大鼠中有70只建模成功,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半球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呈低信号,T2呈高低混杂信号,相邻侧脑室明显受压、脑积水,中线结构左移。 (2)注入不同剂量的磁性纳米铁后各组荷瘤鼠的生存时间有所改变:3mg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行t检验,P=0.13; 5mg组与对照组P=0.10,统计上无差异;10mg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统计学上有差异。3mg组、5mg组、10mg组组间统计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 (3)注入纳米铁术后,荷瘤鼠未出现明显异常反应,术后一周内均恢复良好。经MRI,T1WI扫描示原病灶处周边信号加强,中心等或略低信号影;正常脑组织信号无明显变化。 (4)热疗后荷瘤鼠MRI有较明显变化:复查MRI瘤体不同程度有所缩小,瘤体周边水肿,中心坏死,脑积水减轻,中线移位缓解。   结论: 利用磁性纳米铁对大鼠胶质瘤热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磁性纳米铁是对荷瘤鼠无影响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总结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征,探索HLH患儿30天内死亡及初始治疗结束时疾病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西医科
目的:   比较特殊设计和常规球面设计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LASIK术后出现视觉症状患者的疗效差别。   方法:   将近视行LASIK手术矫正后出现视觉症状患者60例
目的胃中间横带(Midgastric transverse band,MTB)是目前研究胃排空机制的热点之一,争议颇多。它可能是近端胃与远端胃的分界标志,类似于心脏房室瓣的功能,与食物在胃内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