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钨系材料粉体的制备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k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系材料在国防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独特的地位,由于其高熔点特性,钨系材料的应用依赖于高温粉末冶金方法,粉体原料的细化乃至纳米化对降低烧结温度、提高材料性能意义重大。 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焙烧、球磨、高纯氢还原或纯氨氮化工艺由金属盐溶液出发制备W粉体、W-20Cu复合粉体、WN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分析和表征了制备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物相、形貌、粒度及团聚形成的二次粒度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焙烧—球磨工艺可以制备出粒度约为100nm的WO3粉体,它们在团聚后形成的二次颗粒平均粒度为0.64μm;采用一步直接氢还原方法可在700℃下从上述WO3粉体制备出晶粒尺寸为39nm的、一次颗粒粒度为60-100nm的W粉体,其二次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91μm;以偏钨酸铵、硝酸铜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焙烧—球磨工艺可制备出一次粒度为100-200nm的WO3和CuWO4混合粉体;采用氢还原工艺可在700℃下将这种粉体完全转变为W、Cu复合粉体,其中W的平均晶粒粒尺寸为59nm,Cu的平均晶粒尺寸为51nm;复合粉体的一次颗粒尺寸为80-120nm,在常温下团聚后形成的二次平均粒度为1.86μm;采用纯氨氮化工艺可以在650℃下由WO3粉体制得WN,其晶粒尺度为35nm,在常温下团聚后的二次平均粒度为6.4μm。与文献中已报道的采用氮、氢混合气进行氮化的工艺相比,纯氨氮化具有过程和产物更为稳定、工艺更为简单的优点。
其他文献
中厚板的厚度精度和产品性能是衡量中厚板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应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是取得优势的关键。而AGC、ACC技术是实现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核心,快
科技发展至今,信息技术凭借其独有的优越性,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采矿行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生产数据和资料要安全、要效益.在大数据时代,我公司逐步摸索其
磁控溅射MoS_2薄膜被广泛应用于空间飞行器活动部件,但目前关于低能质子辐照对磁控溅射MoS_2薄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别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手段对低能质子辐照后磁控溅射MoS_2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利用轮廓仪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辐照前后薄膜的粗糙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
2019年12月31日,晚上9点,入夜的玉枕渡口依然灯火通明,人流熙攘,下班的船厂职工、挑着空箩筐的水果小贩、岛上吃饭休闲的旅客,都纷纷聚集在渡口,等候着下一班的夜航渡船回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