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方案,但是不同的患者在接受相同药物及剂量治疗时,对化疗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DNA修复基因在影响患者对奥沙利铂耐药性方面占主导地位,DNA修复系统分为: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碱基切除修复( base-excision repair,BER )、双链断裂修复(DNA double-stand break repair,DDSBR)及酶修复(enzyme repair),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是清除大量铂类药物导致DNA螺旋结构扭曲的主要机制。DNA修复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均影响其对受损伤基因的修复功能,DNA修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可以导致其修复能力的不同,可以预测肿瘤患者对铂类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人着色性干皮病G(xeroderma pigmentosum G XPG)是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切除错配DNA的3’端,与XPD一起切除受损DNA片段,保护机体免受内外环境影响。XPD基因的多态性与晚期大肠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密切,且研究结果基本统一,野生型基因对机体为保护因子,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及预后时间均好于突变型基因。鉴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意在通过本实验研究基因XPG C46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及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化疗敏感性的生物指标。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的IV期结直肠癌患者71例,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所有病例均在完成3-6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化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经枸椽酸钠抗凝后,提取DNA并纯化,设计目的基因片段的上下游引物,经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XPG C46T基因的多态性,分析携带不同基因型的患者与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我们发现XPG C/C为43例,XPG T/C和T/T分别为23例和5例。经过6周期化疗结束后,患者对奥沙利铂的总有效例数为43例,总有效率为60.56%,其中XPG C/C为31例,有效率为72.09%,XPG C/T为10例,有效率为43.48%,XPG T/T为2例,有效率为4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三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携带野生基因型的患者XPG C/C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的患者相比,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敏感性较好。结论:1、DNA修复基因XPG C46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敏感性,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基因XPG C46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奥沙利铂的化疗敏感性相关,携带XPG野生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携带突变基因型的患者,2、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71例患者,主要毒副作用为II度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但在三种基因型之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性。XPG基因的多态性有可能成为预测患者对化疗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为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依据,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