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转换开发方式——化学驱油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以蒸汽吞吐为主的开发方式进入高轮次生产,吞吐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变差,周期产量已由第一周期2574t下降到第六周期1453t,油汽比已由低周期的1.2下降到目前的0.5。并且自“八五”以来,已开展了蒸汽驱、热水驱、蒸汽段塞驱、非混相驱等5项16个先导试验,试验区效果都不理想。为了改变稠油热采的这种开发现状,保证稠油稳产,必须加强稠油转换开发方式研究。 “2+3”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指在充分二次采油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三次采油技术。是既有提高波及系数,也有提高洗油效率的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该项技术的核心,是在对地层充分调剖,将地层的高渗透一定性堵塞(二次采油)的基础上,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少量的高效驱油剂,将高含油饱和度的中、低渗透层的油驱出,这样可以减少驱油剂的用量和充分发挥驱油剂的作用,实现有限度的三次采油。其中技术关键是化学剂的注入参数、调与驱的结合技术和效果预测。围绕着这些关键问题,近两年来在室内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根据锦90块实际油藏条件研制了低廉高效的洗油剂和调剖剂,洗油剂中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可以充分降低配方中碱的使用浓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复合驱过程中碱结垢的严重问题。筛选研制的预交联颗粒调剖剂充分地解决了地下交联体系不成胶的问题。室内驱油效率试验结果表明,“2+3”调驱可较水驱提高驱油效率23.25%。研究中还在锦90块选定了3个注水井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调驱的参数和效果进行了优化预测。同时对水驱、“2+3”方式调驱和氮气非混相驱三种开采方式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3”方式效果最好,较水驱和非混相驱分别增油0.833×10~4t和0.264×10~4t。根据数模结果编制了现场施工方案。预计产出投入比可达3.18。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飞机交点孔精加工作为飞机装配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质量决定了最终翼身对接的互换性和协调性。本文研究了飞机翼身对接交点孔精加工工艺中涉及的机身交点孔位置评价和精度保障技
原子结构、原子核部分的知识点相对零散,如果能够以物理学家为纽带,围绕“什么时间什么人做出了什么重要的发现,该发现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方面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期刊
挂车是公路货物运输的主要车辆,其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和物资财产的安全。侧翻稳定性是挂车主动安全中非常重要的特性,分为静侧翻稳定性和动侧翻稳定性。由于挂车侧翻事故频繁
我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开发过程中投入巨大,而产出相对较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页岩基质纳米孔隙发育,工作液在毛细管力作用下源源不断进入储层,与黏土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