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生物气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45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丰富,每年大约会产生6.4亿吨秸秆。作物秸秆的特点是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而厌氧微生物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消化能力较弱,导致秸秆厌氧消化率低、产气量少,从而限制了作物秸秆生物气生产的大规模应用。为了实现玉米秸秆的高效能源化转化,提出了通过生物与化学预处理提高厌氧消化效率和生物气产量的新方法。研究经白腐真菌P. Florida生物预处理、氢氧化钠、氨水、尿素化学预处理后,玉米秸秆主要组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总碳、总氮和干物质损失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厌氧消化生物气产量的影响。经P. Florida生物预处理后,对玉米秸秆的主要组分进行分析,并进行厌氧消化产气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生物预处理能够降解一部分木质纤维素成分,预处理时间越长,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越大;生物预处理能够提高玉米秸秆的产气量。当负荷率为50g/L时,预处理30天和60天后玉米秸秆的产气量分别比未处理的产气量提高42%和52%。对化学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详细研究。初步研究选用氢氧化钠、氨水、尿素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对玉米秸秆的主要组分进<WP=4>行分析,并进行厌氧消化产气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具有最佳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氢氧化钠处理后的秸秆,当负荷率为50g/L时,其厌氧消化产气量比未处理的玉米秸秆提高78.3%。随后,对氢氧化钠处理效果实验进行详细研究。研究氢氧化钠添加量为4%、6%、8%、10%时,玉米秸秆主要组分的变化;在负荷率为35g/L、50g/L、65g/L、80g/L的条件下,氢氧化钠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厌氧消化产气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添加量为6%、负荷率为65g/L时,玉米秸秆单位质量生物气产量最高,比未处理的秸秆提高了61.4%。通过对化学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方法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化学预处理方法简单易行、管理容易、处理时间短、成本低,而产气量提高明显。因此,建议采用氢氧化钠作为秸秆的预处理方法。该研究结果为大幅提高玉米秸秆的产气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渐变与突变共存于流行色的服装穿着心理过程中。以突变理论为指导,通过尖点突变模型,指出流行色的服装穿着心理演变过程具有多态性、突变性、渐变性、滞后性和可逆性特点。
印度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 70 %以上。虽然印度政府每年都制定各种消除贫困的计划 ,向表列种姓、表列部族和落后阶层提供各种福利和援助 ,使得贫困人口在人口总数
现实中存在非法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透明、拖欠和挤占挪用补偿资金等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近年开展的征地拆迁专项审计实践,拟对征地拆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中专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比
为了利用我国丰富的白云石矿资源生产镁质胶凝材料,将苛性白云石与菱苦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构成复合型镁质胶凝材料,以提高苛性白云石中活性氧化镁的含量,使其力学性能达到有关使用
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式决定大国的分权绩效。本文在同一个框架下考察增长型地方政府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与此伴随的扭曲成本。本文发现,中央政府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将地
西方的企业组织模式——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之后,面临着被取代的挑战。 如何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经济与经营环境,使企业组织个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西方大企业
此文在大量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经济滞胀的形成机制和产生根源,指出经济滞胀是多种经济关系失衡的综合反映,也是资本主义矛盾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采取的新的爆发形
本文针对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问题,基于10分位贸易品进行的统计分析和GMM分析显示:(1)显性比较优势不是中国产品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也不是
<正>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教育领域,实行多元语言政策。本世纪以来,多元语言政策经历了"被抵制、接受和推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文教育也在其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