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私人领域,礼尚往来具有仪式性和双向性,是加强社会交往,密切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而在公共领域,这种行为却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影响国家公职人员公正地执行公务。从宏观层面来看,治理国家公职人员收受礼金与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形势紧密相连;从微观层面来看,治理国家公职人员收受礼金与个体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相关。因此,为了规避利益冲突所产生的行政伦理困境,实现国家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礼金治理制度设计和安排成为各个国家法律或廉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礼金治理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归纳礼金治理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礼金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首先,从制度变迁的轨迹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礼金治理制度变迁经历了制度的启动、建立、创新和完善四个阶段。其次,从制度变迁的特征上看,中国礼金治理制度变迁是一个不断“织宽”和“织严”礼金治理网的过程,在治理范围、治理方式和治理力度层面都做了调试,总之中国礼金治理制度的变迁是制度黏性和制度稀释并存的渐进过程。最后,从制度变迁的逻辑上看。路径依赖是中国礼金治理制度在既有治理框架内不断续存的重要原因,而“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对制度黏性不断稀释。本文认为礼品登记制度和廉政账户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需求,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和“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未来的礼金治理制度设计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执行更加的精准化、严格化,制度协同的紧密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