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苏州地区响应国家和江苏省有关精神,先后开展了多项环保整治工作,如环太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263”专项治理,取得了较好成绩。2018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波动调整和畜禽养殖整治持续影响,全国生猪产能急剧下降,猪肉供给存在很大缺口,猪肉价格不断攀升,连带着其他畜禽产品价格也不断提高。关于畜禽养殖整治、保供以及适宜发展模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以常熟、太仓两市(均为苏州县级市)为例,研究分析了苏州地区畜禽养殖的现状并给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具体如下:1、近年来,随着全市整体的经济发展和三产结构调整、城市的扩张,以及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的进行,畜禽养殖业具体现状如下:(1)2013年至2018年,常熟市和太仓市的畜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都偏小,均未超过1%,且近两年两市畜牧业的生产为负增长。(2)虽然常熟市的养殖业规模不断缩小,但在各个规模化养殖场中,绝大部分已经建立了污染防治设施。太仓市虽然启动畜禽专项整治略晚于常熟市,但太仓市现有的龙头农牧企业,对稳定当地畜牧生产及市场畜产品供给起到较好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常熟市和太仓市各乡镇均具备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养殖的条件和基础。2、苏州地区在畜禽污染整治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多数传统的、原始的养殖方式得到改善,但有效的生态健康养殖推广仍然任重道远。常熟与太仓分别于2014年,2016年前后启动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效果显著。(1)常熟、太仓两市通过划定畜禽养殖禁养、限养、适养区,鼓励种养结合、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同时两市财政部门充分给予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资金保障,统计显示近年来,两市生猪,奶牛、羊、家禽等存栏量显著降低。(2)以常熟国家级二花脸猪保种场和太仓东林合作农场为例,本文认为提高、运用地方品种优势模式,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可作为苏州地区适宜的畜禽养殖模式。3、受非洲猪瘟及土地、环评的制约,目前整个苏州地区猪肉自给率不足7%,生猪保供压力大。为完成到2020年将自给率提高到20%的计划,本文给出如下建议:(1)加强应急冷冻猪肉储备。(2)努力扩大生猪产能。(3)南北挂钩建立活猪储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