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腔压机中一定尺寸二级压砧上运行的最大组装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美国科学家特蕾西·霍尔(Tracy Hall)发明了第一个多面顶高压装置:一种能够同时达到10 GPa压力和3000 K以上温度的四面顶压砧静高压装置。从那时起,多面顶静高压装置逐步发展,之后相续出现六面顶和八面顶静高压装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多面顶静高压装置(主要包括四面顶,六面顶和八面顶高压装置)被广泛应用在地球行星科学、高压科学、材料学等领域和超硬材料的工业生产中。如今,八面腔静高压装置可以实现数十GPa和厘米级的样品腔尺寸。在八面腔静高压装置上获得更大的样品尺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八面腔压机的加载吨位,二级压砧的尺寸,截角边长和八面体传压介质的尺寸直接决定了样品腔的体积。对于八面腔静高压装置而言,在压机加载吨位确定的情况下,大的样品体积意味着更大尺寸的二级压砧。如何利用八面腔压机现有的加载能力以及在有限的二级压砧尺寸下获得较大的样品腔体积一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在小尺寸(边长为25.4 mm)二级压砧上实现较大腔体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结合八面体压腔密封边的简化模型,计算出加载后八面腔密封边可流动空间的最大体积,进而确定出一定尺寸的二级压砧上可运行的最大腔体组装。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出不同组装允许的预密封条的最大尺寸。(二)通过增大二级压砧的截角边长、优化相应组装的预留密封条尺寸以及对八面体传压介质进行磨倒棱处理,在小尺寸的二级压砧上获得较大的样品腔体积。基于本实验室15 MN三柱式两面顶八面腔静高压装置,以叶腊石为传压介质,石墨管作为发热元件,对14/8,18/11,25/17组装进行了温度和压力标定实验,来验证上述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三)利用温度和压力均标定好的14/8组装,对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方法生长的金刚石进行高温高压退火处理,再结合辐照处理等手段,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金刚石颜色的变化。对不同方法处理的CVD金刚石进行光谱测量,比较红外光谱的特征,对变色机理做出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高速磁浮列车为原型,根据MBS仿真理论,将高速磁浮列车视作一个非线性多刚体系统,引入了磁场主动控制,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单节车辆车轨刚柔耦合系统的204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实例。通过施加谐波和随机的轨道不平顺以及横风激励等,在多种车速和工况下进行垂向和横向的振动响应分析,研究高速磁浮列车行驶过程中各项因素对于运行平稳性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在高速磁浮列车的工程应用参数范围内提供车
目前在工业现场工作的上下料工业机器人,一般都是通过示教规划好机器人的所有动作来对机器人进行控制,但这样的控制受机器人抓取目标对象的位姿严格限制,满足不了当前工业中柔性化、智能化的工作需求。随着图像处理和机器人相关技术的逐步发展,机器视觉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引导工业机器人完成各项灵活的工作任务中,大大增加了工业机器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工业机器人如何通过视觉进行识别定位,以及基于视觉反馈进行伺服控制
水体生态环境的治理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其中重金属离子因难降解性和生物易积累性被列为水质净化的重点指标之一。目前,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净化有多种手段,吸附法由于具有简单、高效和成本低等优点而常被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不过,目前吸附法中常用的活性炭材料不仅制备过程耗能较大且不易回收,因此研发制备工艺简单、吸附效率高且价廉易得的吸附剂是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热点。本论文分别以棉浆粕和羧甲基纤维素为原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环境友好、高效便捷和安全舒适等优点得以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引发的系列轮轨问题困扰着人们,尤其是钢轨波磨问题。钢轨波磨带来了振动、噪声和部件损坏等许多负面影响,亟需得到解决。钢轨打磨虽然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是比较被动,因此在波磨未发生之前找到抑制其发生的办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鉴于地铁线路上曲线路段较多且牵引制动频繁更容易引发钢轨波磨,本文以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为研究对象,基于摩擦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由于机械摩擦、过敏物质、灼烧和疾病等影响受到损伤感染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些损伤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皮肤的正常功能。尤其是较难愈合的慢性伤口,如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足溃疡等,不利于病患康复。在慢性伤口处存在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当组织中氧化还原化学物质不平衡时,就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ROS),使得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受到抑制,炎症不能消退。同时伤口愈合缓慢会导致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大,使得伤口受
表面起皱是一种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都十分常见的现象,表面褶皱可以广泛应用于薄膜材料的物理性质表征、光栅及柔性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若能经由外界刺激实现对表面褶皱形貌的调控,褶皱形貌上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材料表面黏附性、润湿性和光学等性能,则在光学、电子学、医学以及智能传感等领域会有更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在材料表面构建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响应的智能动态的微纳褶皱图案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本论文基于PMMA/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巨大转变,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合作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大力提倡。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同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发展,共同打造创新发展的战略新高地。在此背景下,高校、科研院和企业大力开展合作创新活动,但由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组织文化、运行机制、价值目标等方面差异显著,导致管理协调成本巨大,所以大多数产学研合作主要处于浅层次阶段。既有的文章中对高
无工频变压器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具模块化的电路结构,其前级级联整流器现有的调制方法较复杂,应用难度高。本文以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系统中的前级单相三电平H桥级联整流器部分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存在的直流侧电压不均衡问题,研究一种单相一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均压算法及其均压边界。首先,本文分析了单相级联整流器的最小能量特性,即
中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仅用几年时间就超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高速铁路里程的总和,继续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西藏、新疆铁路网建设是2016-2025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要求。我国中西部电网薄弱,系统不发达,单相负荷会对电力系统造成负序问题。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形我国西部地区多为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气压较低,自然环境恶劣。沿线广泛分布多年冻土,坡道、隧道长且多,铁路及电力线路架设较为困难。且存在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