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特点、预后及评价诊断正确性,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2000年—2005年间我院住院的22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及治疗转归,并根据1993年Danan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标准对22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临床关联性评价。 结果 1、药物性肝病的每年检出例数分别为19例、13例、27例、35例、79例、55例,同期急性肝损伤检出例数分别为259例,272例,269例,288例,369例,310例。药物性肝病/急性肝损伤的比例分别为7.3%,4.8%,10.0%,12.2%,21.4%,17.7%。药物性肝病好发年龄为30-49岁,占45.6%,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5:1。 2、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结核药占33.8%(77/228),中草药占24.6%(56/228),抗甲状腺药占10.1%(23/228),抗生素占5.3%(12/228),心血管类药占3.9%(9/228),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保健品各占3.1%(7/228),抗真菌药占2.6%(6/228),激素类药、降糖药各占2.2%(5/228),抗精神药、免疫抑制药、抗痛风药各占1.3%(3/228),抗癫痫药占0.9%(2/228),其它类占1.3%(3/228)。 3、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占54.8%(125/228),纳差占41.2%(94/228),无自觉症状占22.8%(52/228),瘙痒占16.7%(38/228),恶心、呕吐占12.7%(29/228),发热占7%(16/228),腹痛占6.1%(14/228),皮疹占4.4%(10/228),肝性脑病占2.2%(5/228)。 4、剔除肝功能检查不全(无ALP检查)38例,在190例病例中,肝细胞型119例(62.6%),胆汁淤积型60例(31.6%),混合型11例(5.8%)。肝细胞型中无自觉症状32例(26.9%),恶心、呕吐19例(16.0%),黄疸58例(48.7%),胆汁淤积型中无自觉症状4例(6.7%),恶心、呕吐3例(5.0%),黄疸50例(83.0%),经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1,0.0325和0,P<0.05,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