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进一步研究miR-143-3p及其靶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深入研究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1)采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改变的miRNAs;(2)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网络资源,对miR-143-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以靶基因的交集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进行验证;(3)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验证靶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如下:结果:(1)芯片结果提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68个miRNAs出现异常表达,8个显著上调,8个显著下调,尤其是miR-143-3p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比正常降低34.8倍。(2)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43-3p的靶基因,结果显示K-ras和Bcl-2预测值较高,于是选定K-ras和Bcl-2作为miR-143-3p的靶基因进行验证。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果显示:miR-143-3p对psiCHECK-K-ras和psiCHECK-Bcl-2的荧光表达有非常显著抑制作用(p<0.01、p<0.001), miR-143分别能与K-ras和Bcl-2基因3’UTR结合,证实K-ras和Bcl-2是miR-143-3p的靶基因。(3)K-ras在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00%和3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ras表达程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均无相关性(P>0.05);Bcl-2在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4.00%和4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程度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其阳性率越高,Bcl-2表达程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相对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中miRNA具有差异表达谱, miR-143-3p低表达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2.K-ras和Bcl-2是miR-143-3p调控的下游靶基因;3.K-ras和Bcl-2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