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伴脑微出血患者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完善头颅MRI检查,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是否有脑微出血分为两组,并对上述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是否有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选择一部分伴有脑微出血患者的血液行基因PRNP、CST3检测。了解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是否存在上述基因的突变。[结果]1、共纳入225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有脑微出血组106例(47.1%),无脑微出血组86例(52.9%),脑微出血的检出率为47.1%。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或TIA病史,使用降压药、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以及舒张压水平较高、脑白质Fazekas评分较高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3、将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病史(OR=2.050,95%CI=0.996~4.217,P=0.051)、Fazekas 评分较高(OR=2.010,95%CI=1.641~2.463,P<0.001)是脑微出血独立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 Fazekas 评分(R=0.514,P<0.001)、他汀类药(R=0.247,P=0.023)、舒张压(R=0.124,P=0.040)与CMBs的数目成独立正相关。4、16例有微出血患者的进行了基因PRNP、CST3检测,1例结果提示存在基因突变,15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的脑微出血发生率高;2、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脑微出血与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脑白质Fazekas评分较高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脑白质Fazekas评分、服用他汀类药、舒张压水平较高与CMBs的数目成独立正相关,说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合并上述三者指标越高,相应的检出脑微出血的概率及数目可能性越高,因此上述三者水平可以为预测CMBs的发生及数目提供依据。4、1例CMBS混合型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结果提示PRNP和CST3基因均存在错义突变,提示CMBS可能与PRNP和CST3基因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