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铂修饰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氢析出活性及机理研究

来源 :武汉轻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并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电解水制氢具有操作简单、产品纯度高、无污染等优点,是替代化石燃料制氢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磁控溅射制备了微量铂修饰合金电极,并对其析氢活性进行考察,并探讨析氢反应机理,提出修饰金属与基体之间在氢溢流作用过程中存在“晶面间距匹配效应”,使得电极的HER活性最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章制备了微量铂修饰的Pt/Pd电极、Pt/Pd Au和Pt/PdCu三种电极材料。首先,Pt/Pd Au电极的HER活性随着Au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过电势为100 m V时,Pt/Pd39Au61电极的电流密度为42.5 m A cm-2,优于Pt/Pd电极(23m A cm-2),甚至优于高负载量的Pt-2电极(40.2 m A cm-2)。但是Pt/PdCu电极的HER活性变化规律与Pt/Pd Au电极不同,其随着Cu含量增加而依次减少。其次,探究了Pt/Pd Au和Pt/PdCu电极活性变化规律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Cu和Au都是氢吸附能较弱的金属,而Pd是氢吸附能较强的金属,因此Au和Cu应该均可以通过与Pd之间产生协同作用来提高Pt/Pd氢析出活性。所以,不能采用Pd与Au、Cu氢吸附协同作用的机理来解释两种电极活性变化规律不同的原因,应该存在其它原因。进一步观察Pt/PdM(M=Au,Cu)电极析氢活性的变化规律与基体PdM晶面间距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电极在基体合金晶面间距为约为2.31?时的析氢活性增幅最大,而此时基体合金晶面间距与Pt(111)晶面间距(2.27?)相接近,这预示着可能是在表面修饰Pt与PdM基体合金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所以,在本章中初步提出Pt晶面与基底合金晶面存在氢溢流作用的“晶面间距匹配效应”。(2)由于Au和Cu本身对析氢活性存在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晶面间距匹配效应”,本章利用Ag和Co替换Au和Cu,来进一步探究Pt/PdM(M=Ag,Co)合金的析氢活性以及活性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XRD表征结果可知,Ag和Co可以与Pd形成完美的合金结构,并与PdM(M=Au,Cu)样品有着相近的晶面间距和连续性的晶面间距变化。其次,通过电化学表征发现,随着晶面间距的增加,Pt/PdM(M=Ag,Co)电极的析氢比活性先增加后减少,呈现出与Pt/Pd Au(Cu)类似的活性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Pt/PdM(M=Ag,Co)在基体的晶面间距为2.27?时的析氢活性和活性增幅最大。这也证明上述第二章所提及的“晶面间距匹配”效应的确是析氢活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与基体合金中另一元素(Au,Ag,Cu,Co)组成及基体之间协同作用关系不大。(3)考虑到前两章的结论均是在基体为Pd合金基础上获得的,所以为了排除Pt-PdM合金特殊性,本章制备不同晶面间距合金Pt/AuM(M=Cu,Co)电极。首先,通过XRD表征,成功制备不同晶面间距AuM(M=Co,Cu)合金样品。其次,考察了AuM(M=Co,Cu)基体晶面间距与Pt/AuM(M=Cu,Co)电极析氢比活性和活性增幅的关系,发现Pt/Au Cu和Pt/Au Co电极在基体的晶面间距为约为2.29?时的析氢活性和活性增幅最大。所以,在没有Pd存在的情况下,Pt与AuM(M=Co,Cu)之间同样存在“晶面间距匹配效应”,这不是一个特例。(4)为了进一步证明Pt与基体合金间存在氢溢流作用的“晶面间距匹配效应”这一结论的合理性。本章改变了修饰金属Pt,分别用Ir和Ru进行替代,制备了其他贵金属修饰的Ir/Au Cu和Ru/Au Cu电极。电化学结果分析可知,随着基体晶面间距由2.13?增加到2.36?,Ir/Au Cu电极的析氢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Ru/Au Cu电极的析氢比活性依次减低。其中,Ir/Au Cu电极在基体的晶面间距为2.25?时的析氢活性增幅最大,这正与Ir(111)晶面间距(2.22?)接近,所以Ir与Au Cu间存在“晶面间距匹配效应”。而对于Ru来说,其是六方结构金属,与面心立方金属Pt和Ir的晶格结构不同,在晶面间距为2.06?和2.13?处是其(101)和(002)主要晶面。所以在基体晶面间距由2.36?减少2.13?时,Ru/Au Cu电极的析氢比活性依次增加。所以Ru与Au Cu间也存在“晶面间距匹配效应”,只是随着基体晶面间距继续减小并与(101)晶面间距接近时,析氢活性可能会达到最优。综上所知,当基体表面修饰金属改为Ir和Ru后,也会存在类似晶面间距匹配效应,这也不是Pt独有的性质。通过以上四章的研究,可以看出在Pt(Ru,Ir)/PdM(AuM)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析氢过程应该是先在修饰金属Pt(Ru,Ir)上进行吸附,然后吸附态氢通过“溢流作用”转移到PdM(AuM)基体合金中,并完成脱附形成氢气。在这个氢溢流过程中,存在“晶面间距匹配效应”,即当修饰金属的晶面间距与基体的晶面间距相匹配时,溢流作用发生容易,从而导致析氢活性最高。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和背景前期我们课题组发现,SATTB2上调后的结直肠癌细胞其增殖、运动侵袭能力明显受抑;microRNA芯片检测的结果表明,上调结直肠癌细胞株SATB2表达后有2种microRNA上
自1996年Truscott提出书面纠正性反馈无效性甚至有害性的观点后,作为二语课堂研究的热点,书面纠正性反馈的研究一直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二语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如,Ferris,1999;Shintani&Ellis,2013;Van Beuningen et al.,2012)来探讨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反馈类型的效果差异。虽然大多数研究(Bitchener,2
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散改集、公转铁、内河码头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老旧港口机械的升级改造,以及市场对自动化集装箱港机的迫切需求,使得集装箱运输业立体化、多级联运模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SY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简称:SY海工)2005年进入集装箱港口机械行业,面临着市场的严峻考验。本文通过研究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吸取经验和不足。在分析了SY海工的公司愿景后,制定和健全了SY海工的经营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认识到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课堂的弊端,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核心素养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核心素养以及提升问题思维能力都有积极意义。但现实培养现状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概括为:学生缺乏主体意识,缺乏提问的勇气和技巧,教师所
随着因特网规模扩大,现在的互联网结构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被设计用来取代传统网络。SDN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可编程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发电技术,有着丰富的应用前景,制约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作为电池阴极反应的氧还原反应(ORR)的过电势太高,动力学缓慢。由于目前的燃料电池工作环境多为强酸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酸性ORR反应催化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电极材料为稀有的贵金属铂(Pt),其储量和价格都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更广泛的应用,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就在于如何提升其它抗酸腐蚀金属的催化性能。
目的:观察运用消渴通淋汤治疗气阴两虚、湿热下注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2例为一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消渴通淋汤治疗,疗程共计2周。结果:共60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90%,对照组为8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上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发债规模来看,目前我国现存债券发行存量已经达到10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债券市场。从发债主体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发债主体类别多样,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但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种类不够多样、信用评级制度不够完善、市场化不足等问题。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宏观经济以及发行主体财务情况等因素会对债券评级产生影
通过脱羧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用于官能团转换,进而形成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而过渡金属催化的脱羧偶联反应已经逐渐得到了广大有机合成者的注意,同时也促进有机化学学科的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它们在细胞的代谢和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细胞内转运、m RNA剪接、细胞分化、染色质修饰、转录以及转录后调控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的生物功能与其亚细胞位置紧密相关。因此,确定长链非编码RNA的亚细胞位置十分重要。本文中,为预测长链非编码RNA的亚细胞位置,我们先后提出了两种新颖的计算的方法。第一种是基于非平衡的伪k核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