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材中自然主题文本审美解读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旨在育人,语文活动的实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生命教育在本质上与审美教育是一致的,生命教育的达成要从审美教育开始,审美教育实现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审美解读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作为切分单元的依据,这就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审美解读最终实现生命教育即人的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课题是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发展中心课题“新课标下语文文本的审美解读”的子课题,研究和探讨的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自然主题文本审美解读的相关问题,目的在于探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现生命教育的途径。通过对文本的审美解读,使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通过自然关照自我,关注生命,思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在更高意义上回归自然,获得生命的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技能型
“解构拼贴”源于法语的“décollage”一词,意为去除、剥离、撕开。解构拼贴由德国艺术家沃尔夫·佛斯特尔、意大利的米莫·罗泰拉和法国的雷蒙·安斯、雅克·维勒格莱在195
学位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运动与肌纤维研究的热点。而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转变影响的年龄特征,相关研究尚不多见。为了了解不同年龄者进行早期有氧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