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文革时期文学翻译的操控——析石韧译作《战争风云》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翻译研究学派代表人物André Lefevere的翻译改写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战争风云》翻译过程操控。 翻译改写理论提出,翻译是改写文本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文本形象的一种形式。一切改写,都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翻译是译者对文本的摆布,使文学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的社会里产生作用。而文学系统具备双重操控机制:一个外部机制,在文学与外部环境间保持联系,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赞助人(patronage)和意识形态(ideology),另一个在文学内部发生作用,其关键成分是诗学(poetics)与一组解说不够明确的术语,如“专家”、“专业人士”。译者的意识形态与译本形成时期的主流诗学是决定文学翻译的两个基本因素。意识形态不仅支配着译者翻译的基本策略,而且规定了译者如何解决与于原文中论域(universe of discourse)和语言相关的问题。而译者,由于受原语文化的翻译诗学的影响,努力使译文迎合新读者以保证译文真正被理解。 文革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一种准战争意识形态。毛泽东的哲学和政治意识形态对文革意识形态起到直接影响。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及有关的政治论述直接影响了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革命、共产主义为
其他文献
本文试从亨利·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写作入手,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方法,对《汤姆·琼斯》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叙事理论进行原型分析。 全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着重
自70年代末的文化转向后,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翻译的研究也转向宏观、动态的体系。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多元系统理论中提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一个系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