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serum cholinesterase, S-ChE)变化,探讨其对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疗中心2008年2月-7月间收治的112名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的患者。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24小时内临床指标: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总胆固醇和血气分析,并计算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score, APACHEⅡ评分),同时收集24小时内静脉血标本检测S-ChE水平。以上所得数据均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5.0、MedCal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K-S法)。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 value±SD)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组间比较: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并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和曲线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脓毒症患者存活或死亡的转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有意义指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判断病情预后有意义的指标,对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各指标对判断脓毒症病情和预后价值的大小。比较对照组与脓毒症组患者,S-ChE、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钙离子(Ca2+)、体重指数(BMI)和APACHEⅡ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症组患者S-ChE水平(3855.38±1276.87U/L)明显低于对照组(7641.78±1885.75 U/L),脓毒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18.47±7.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20±5.03分)。S-ChE与ALB、BMI呈明显正相关(r=0.458,p<0.01;r=0.287,p<0.05)。粗略将脓毒症患者以65岁为界分为≤65岁组(37.7%)和>65岁(62.3%)组。S-ChE和APACHEⅡ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脓毒症患者中,年龄、S-ChE和APACHEⅡ评分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S-ChE (2731.71±751.53U/L)明显低于存活组(4026.37±1257.94U/L),而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6.71±7.23分)明显高于存活组(17.22±6.76分)。脓毒症患者S-ChE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4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脓毒症患者S-ChE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死亡危险因素。应用S-ChE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0.075),应用APACHEⅡ评分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0.09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值=0.4241,p>0.05)。1.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并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越低者APACHEⅡ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2.血清胆碱酯酶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