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肌损伤是现代医学病名,在中医学中属于伤筋范畴。中医伤筋在现代医学中被认为是软组织损伤。软组织包括筋膜、肌腱、韧带、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囊、关节软骨、椎间盘等组织。骨骼肌损伤时软组织损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治疗骨骼肌损伤疗效显著,尤其是阿是穴的针灸治疗具有疗效高,见效快,疗程短,费用低,简便易行等显著优点,已成为中医临床治疗骨骼肌损伤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的体重变化、自主活动次数等行为学指标,及在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右侧的三角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的HE染色切片,根据不同针刺时间点对骨骼肌损伤大鼠肌纤维受损情况和异常染色细胞聚集情况的影响,比较各个时间点针刺对肌肉修复影响的差异性。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骨架蛋白中结蛋白(desmin)的丢失情况,进一步证实针刺与肌肉修复的相关性,从而说明针刺对肌肉组织骨架结构的重组进行了良性诱导,使得肌肉修复过程提前发生。方法:本论文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6只、模型对照组24只和治疗组24只。其中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都进行为期28日的下坡跑运动,坡度为30°造模后将这两组大鼠分别分为即刻模型组,12h模型组,24h模型组,72h模型组,即刻治疗组,12h治疗组,24h治疗组,72h治疗组,每组6只。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及自主活动次数。根据治疗组的小组命名,分别在造模后即刻,12h,24h,72h在大鼠右侧的三角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局部斜刺,提插3次。治疗后即刻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三角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的HE染色切片及desmin的免疫组化情况。取材后的分组,治疗组右侧肌肉为右治疗组,左侧为左对照组,并按时间窗命名,其余组别与取材前相同。结果:1.离心运动致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在造模28天后,模型组,治疗组的体重与正常组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在造模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各治疗组大鼠相关行为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同时清晰地反映出造模各组大鼠在造模后的体重增长减缓,自主活动次数减少。2.造模后即刻,12h,24h,72h进行针刺的右治疗组和左对照组肌肉HE染色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左对照组的炎细胞浸润情况较明显,肌纤维受损数多,排列混乱无序,少数出现了纵横交错的肌纤维和血管增生情况;右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虽存在很大差异,但总体较左对照组改善。右治疗组和左对照组的肌纤维受损数和异常染色细胞聚集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分析各种肌肉受损肌纤维数及异常染色细胞聚集数随时间发展的趋势可知,右治疗组的三角肌和比目鱼肌随着时间的进展受损较少,左对照组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随着时间的进展受损较多。4.通过免疫组化可知,正常组desmin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10D)比其他各组高,且绝大多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可知,模型12h组的IOD值最低。相同时间点的各组比较,右治疗组IOD值要高于左对照组和模型组。同一大组的各不同时间点组比较,12h组相对其他组偏低。结论:1.本研究证实了斜刺阿是穴对离心运动致骨骼肌损伤大鼠有较明确的修复作用。2.各针刺时问点比较可知,24h与72h即时针刺效果较好,即刻和12h即时针刺效果较差。3.针刺阿是穴对侧相同部位不能在短期内对患侧肌肉损伤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