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体制障碍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市民待遇,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由二元经济结构所带来的问题。新型城镇化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最紧迫的任务是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广州市的“积分入户”政策引人关注。本论文试图在梳理广州市“积分入户”政策的演进过程基础上,从来穗农民工的角度分析广州市“积分入户”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广州市在2010年启动“积分入户”政策,2014年对“积分入户”的条件和计分标准进行了调整。“积分入户”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外来务工者的户籍问题。截至2015年底大约1.7万外来务工者通过该政策获得广州市户籍。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入户意愿较强烈,但对“积分入户”认知度不高,普遍认为通过积分制入户的方式合理但具体入户指标设置应该有所改进。最希望通过“积分入户”获得的市民待遇依次为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医疗待遇、养老保障、申请廉租房资格和最低生活保障、购买商品房资格、失业保障。广州市“积分入户”政策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入户指标数量偏低,相对于数百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广州市每年4500个入户指标明显满足不了需要。二是计分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农民工低学历、少技能、低收入的群体特征导致积分偏低,考虑来穗工作年限和实际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够。三是积分入户申报程序繁杂,相关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四是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和公共服务不足,社会管理效率低下。五是“积分入户”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入户积极性不高。论文提出改进“积分入户”政策的建议。一是要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发展的贡献,通过来穗工作年限等指标,优化调整加分项权重。二是适度放宽入户名额限制,提高与入户管理配套的城市财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处理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问题,平衡好减低入户门槛与城市产业升级的矛盾。四是简化“积分入户”申请流程,缩减申请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五是提高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其更好地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