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作为对外交往的名片,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关于国家形象建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国际关系以及外交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国家的重要战略,对国家形象构建至关重要。国内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集中在政治学、经济学和传播学领域,研究主题涉及对外政策、区域经济、地缘政治等,但是对“一带一路”话语对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在“一带一路”话语实践中的构建。本文运用《人民日报》有关“一带一路”字样的报道作为研究语料,以Wodak话语历史分析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为分析框架,从宏观(话语主题、话语区域、话语态度)和微观(高频词,关键词搭配和具体话语策略选择)两个角度探讨了《人民日报》“一带一路”话语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话语建构了一个积极正面,追求政治互信、共同发展、文化包容、文明互鉴、合作共赢、人民幸福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中国国家形象。在具体国家形象构建方面,宏观上,有关“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以积极的态度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多主题和多区域的报道,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惠及全球的中国方案,从整体上构建出一个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微观上,在具体话语策略选择方面,《人民日报》通过使用人称代词“we”、空间指示语、明确谓语动词、程度副词、责任话题、益处话题、历史话题、文化话题、数字话题、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名人名言等具体话语策略实现形式来实现对国家形象的积极正面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