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mtDNA异质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双峰驼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双峰驼在历史上对我国文化交流、经济发展、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畜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我国双峰驼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驯化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利用基因组微卫星标记、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从核基因组、母系起源两个方面分析我国9个双峰驼群体和1个蒙古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起源驯化,同时,本文首次在骆驼mtDNA D-loop区发现长度异质性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1、用FAO推荐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9个中国双峰驼群体和1个蒙古双峰驼群体,共452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0个双峰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4.18,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3.44个;平均观察杂合度为(Ho)0.55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996。2、遗传分化分析表明10个双峰驼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有9.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0.4%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的个体间。聚类分析表明10个双峰驼群体被分成2个明显的分支,与地理分布基本一致。3、测定了10个双峰驼群体的205个线粒体D-loop区940bp长序列,共发现17个多态位点,与其他畜种相比,双峰驼D-loop区序列表现出相对的保守性,定义了21个单倍型。系统进化和网络中介分析表明,家养双峰驼群体都来自一个支系,并且该支系存在3个优势单倍型,包含个体占全部个体的80%以上,加入GenBank下载的86条序列,得到了同样的单倍型、系统进化以及网络中介分析结果。4、首次在双峰驼线粒体D-loop区发现线粒体DNA异质性现象,对PCR扩增的假阳性结果进行了排除,对同一个体的异质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异质性特点和种类,初步排除了是源于线粒体假基因的可能性,对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异质性检测,发现99.2%的个体存在异质性现象,以异质性片段作为一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对遗传关系较远的群体间结果与核基因组微卫星结果相同,异质性的存在增加了双峰驼线粒体D-loop区的多态性。
其他文献
本报讯 (记者罗一萌 通讯员谭学早) 谭支秀是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故县坪村的一名土家族农村妇女,自幼热爱民族民间文化,尤其爱好天文、气象和历法。她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编辑出
报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1977年9月,Gruentzig进行了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在心血管领域,无疑是血运重建领域应
目的: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CL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CLT合并乳头状癌29例,CLT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研究深入,信息安全已经成为车联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安全认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行性。结合以上两个需求,提出了基于消息池的车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