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观察LG09老鹳草方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致皮疹的临床疗效,主要针对LG09老鹳草方对患者的皮疹症状分级、皮疹辨证分型、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皮疹症状改善的时间及与中药联合对实体瘤的变化的影响,并对本方进行安全性评价。此课题提及的EGFR-TKIs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两种靶向药物。二、方法:收集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符合纳入标准条件的EGFR-TKI所致皮疹的60例患者,试验组30例,采用LG09老鹳草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吡美莫司软膏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30d)的治疗。观察60例患者皮疹及其伴随症状的频数分布、皮疹辨证分型的频数分布;治疗前后皮肤毒性分级(采用NCI-CTCAE4.0版评分标准)、中医症候评分(采用中医症侯观察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DLQI评分标准);1个疗程中患者皮疹症状改善的时间、1个疗程治疗前后血液中癌胚抗原CEA差值;2个月后的实体瘤疗效评价。临床观察结束后,统计各类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三、结果:1.皮疹的辨证分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收集的60例患者,在证型方面,以湿热型最多(65%),血热型偏少(35%)。治疗组30例患者,湿热型、血热型两组间疗效有差异(P<0.05),湿热型的皮疹疗效较血热型的好。2.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内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内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4.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5.皮疹症状改善的时间:两组治疗后有差异(P<0.05),治疗组皮疹症状改善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6.癌胚抗原CEA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后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皮疹毒性分级:治疗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9.皮疹分级与疗效关系:治疗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安全性评价:治疗前,两组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结论:1.EGFR-TKIs所致轻度皮疹多见湿热体质特点,EGFR-TKIs所致中重度皮疹多见血热体质特点;LG09老鹳草方治疗湿热型皮疹疗效优于血热型。2.LG09老鹳草方治疗EGFR-TKIs所致皮疹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皮疹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疗效存在着正相关性。3.LG09老鹳草方对皮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皮疹症状改善时间的缩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LG09老鹳草方安全性良好,EGFR-TKIs对实体瘤疗效未受到其方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