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香港演讲风波”是指于2016年5月20日正式卸任的中国国民党籍的中国台湾地区前任领导人马英九,受邀计划参加2016年6月15日出席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英文主题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习马会”后两岸关系的走势和东北亚局势。不过蔡英文当局于6月12日正式拒绝了马英九的访港申请,马英九最终是以视频通话的方式发表了主题演讲。此事件被视为5月20日台湾完成第三次政党轮替后第一个争议性事件,由于涉及两岸三地,引起了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关注,台湾岛内也针对此事件展开了辩论和探讨。对于此事,台湾具有代表性而又持不同立场的四家报纸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以及苹果日报从2016年6月2日至6月18日分别进行了新闻报道,总计报道篇数为196篇。本研究首先从四家台湾媒体关于“马英九香港演讲风波”这一争议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入手,对各自的新闻数量、新闻类型、消息来源、主要消息来源立场、新闻主题、报道立场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对此事件各自所建构出的报道框架,并且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四家报纸的报道框架来看,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与自由时报态度对立,分别对马英九此行给予了截然不同角度的意义和评价,而商业性报纸苹果日报则抽离于蓝绿之争之外,对此次事件的态度较为中立。此外,由于争议性政治新闻中存在着丰富的隐喻使用,隐喻也在台湾新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也以此事件为引,以其中的涉及的隐喻文本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媒体所构建的新闻报道框架与隐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并呈现四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通过对隐喻的使用来服务于框架,以及框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隐喻的取舍。本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隐喻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新闻报道框架的建构;隐喻会受到新闻框架的支配,针对不同情境,隐喻会存在于框架所限定的范围内并完成自身使命。最后,本研究对四家报纸呈现的媒介真实进行表述,分析隐喻在媒介真实的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本研究认为,隐喻的选择以及其产生的作用会影响到媒介真实尤其是政治事实的建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媒介真实的建构会受到隐喻的影响。四家报纸带来的纷繁复杂的报道细节,若排除隐喻取景,所发生的事往往仅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作亦或者言论。然而在隐喻取景的作用之下,这些支离破碎看似彼此之间并无明显联系的行为就会被新闻工作者赋予新的意义和作用.并在宏观背景下(具体指新闻框架)形成首尾相连的故事情节。相比较以往的框架类研究,本文通过独特且具有时效的争议性事件,选择从隐喻这个以往较少涉及到的角度切入,探寻了新闻报道框架研究的新思路,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之处。由于涉及到了隐喻的概念,因此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取了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从而对此事件新闻报道中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行了探寻。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不管是与新闻框架的互动关系还是对媒介真实的建构产生影响,其中发挥类似作用并不只是隐喻唯一一个因素,我们之所以将其突出的原因是由本研究的研究重心和切入点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