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居址与墓葬空间关系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马家窑文化遗址环境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居址结构和墓地布局与选址分析,探讨居址与墓葬的空间关系,以及分析这种居葬空间关系形成与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马家窑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北部、陇中黄土高原、以及河西走廊的堆积平原区域,海拔在1500—2500米之间,遗址分布的坡向以北向、南向与东向为主,坡度区间为0—16°,主要位于距河流10000米范围以内。在居址结构与墓地布局上,从石岭下类型到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居址结构都是一种混杂分布的形态,但从部分叠置型遗址分析来看,在长期的连续发展中居址内部功能区分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马家窑文化墓地的选址总体上背山面水,与居址相比,墓葬多分布在更靠近河流的台地前缘地带,且墓地在布局上普遍具通过墓葬之间排列间隔或是以自然地形为界来划分墓区或墓群的现象。通过马家窑文化居葬共存遗址的分析表明,居址与墓葬的空间关系可以概括为居址葬、居葬混杂与居葬分离三种模式,经历了由混杂、到半混杂半分离、再到以自然地形为间隔的完全分离的三个发展阶段。部分公共墓地中居址分布的线索也表明越到马家窑文化后期,居址与墓地分离的程度就越彻底。不同形态的聚落中的居葬空间关系表明,代表聚落发展不同阶段的散点式聚落与并列式聚落分别表现为居葬混杂与居葬分离的两种居葬空间关系。在居葬空间关系的成因上,本文认为马家窑文化居葬空间关系由混杂走向分离是聚落功能区分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方位尊避与趋吉避凶的原始丧葬观念的影响。
其他文献
漆膜瑕疵检测是汽车涂装工艺中的关键环节,检测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质量,现有市场上基本没有国内成型的漆膜瑕疵检测系统,中、小型汽车厂家检测漆膜瑕疵大多采用人工进行,部分大型厂家采用国外检测系统进行检测,但是都是基于PC系统,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检测成本较高,而采用人工进行检测效率较低、速度较慢,且长时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降低检测质量。本文针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TX2平台的汽车漆膜瑕
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的必修课程,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闻传媒类内容”与“社会交往类内容”“知识性读物
高校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现有资源合理分配,保证资金在实际中有效使用,提高学校的发展活力。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时期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
为研究玉米出籽率、籽粒深度、百粒重的遗传机制,以豫82×沈137组配的229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在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0个QTL。其中,控制
<正>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思想政治工作却出现了渐
在读后续写中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情节。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运用反向推导快速搭建情节。首先通过核心冲突和隐藏线索预设故事的结尾,然后以故事的预设结尾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