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氧化硅仿生固定化酶的构筑及性能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定化酶由于在有机合成、医学诊断、能源开发和环境工程上的广泛应用而倍受关注。同时实现酶的高活性和稳定吸附是固定化酶的主要挑战。介孔材料由于比表面高、孔结构有序可调、表面含丰富的活性羟基等特点成为固定化酶的优良载体,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利用固酶后孔口再改造构筑了高效纳米生物反应器。但是对于介孔固定化酶仍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明确酶在介孔材料中的分布、应用于大体积底物催化以及连续操作等。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工作,主要创新性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为明确酶在介孔材料的扩散行为和分布,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技术(CLS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结合限制性扩散模拟、粒内扩散模型分析和表观动力学计算对猪胰脂肪酶(PPL)在SBA-15的吸附进行了研究,阐明了适合于PPL的最小孔径和最佳孔径。限制性扩散模拟与CLSM观察一致,表明了PPL在较大介孔内分布更加均匀;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除孔内扩散还存在边界层扩散效应;以粒内扩散模型进一步推算了颗粒内外表面的酶含量。孔内吸附量与XRD结果均表明了“限域效应”的存在,并通过表观动力学计算得到了证实。二、针对介孔材料固定化酶在应用于大体积底物时由于扩散阻力底物无法进入孔道接触催化中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pH触发介孔释放酶分子作用于底物后再回收的设想。研究发现,通过调控pH敏感的界面作用,溶菌酶可以有效释放,对细菌细胞的消解显示了100%的活性,并实现完全回收,CLSM和XRD直接证实了该吸-脱附过程;研究中还发现,存在底物增强的酶脱附效应和酶优先吸附效应,而且在吸-脱附过程中酶二级结构不变,保证了介孔固定化溶菌酶在消解细菌中的高效性和重复使用性。三、为实现固定化酶催化过程的连续操作,提出在阳极氧化铝(AAO)孔内合成介孔氧化硅,结合介孔氧化硅在固酶上的优势和AAO的膜结构,构筑结构化生物催化剂。研究表明,对于三维立方、六方环状和六方直型三种不同孔结构的AAO-silica杂化材料,酶负载量均高于AAO,可实现酶催化的连续反应;其中三维立方结构由于孔的三维连通性和较多开口数而具有最好的水通量,同时该结构还有利于酶的保留和活性表达。针对六方环状结构的AAO-silica杂化材料酶流失性较大问题,进一步提出以介孔纳米粒子(MNP)对膜进行修饰,构筑AAO-silica-enzyme-MNP的多级结构固定化酶。研究发现,该固定化酶显示出类似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高效催化活性、连续运转等多种功能,对胰蛋白酶等多种酶能抑制流失同时保持活性,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工程化教学模式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称“电气”)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创
通过调研企业对FPGA工程师专业技能的需求,本文提出了FPGA层次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以硬件演奏电路作为案例阐述层次化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层次化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满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了股权激励的强大能量,而其中高管股权激励的影响如何仍需探究。以2014—2016年间中小板中公告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7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选
以县域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层,以人力资源竞争力、农业竞争力、工业竞争力、基础条件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文教竞争力和社会福利竞争力7个指标为准则层,构建了一个含有24个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我院自动化专业为例,指出了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设计了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网络与信息系统在高速公路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高速公路行业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水平的日益提升,行业应用和公共服务领域相关信息系统
本文重点阐述了数学价值的取得主要在于数学方法的理解及应用,并以论证算术-几何均值不等式成立为例,剖析解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对其应用到的数学方法简单介绍,在解题的同
建筑项目的品质不但关乎到社会的稳定,还关乎到群众的生活活动,对于所有的建设单位来讲,怎样在残酷的竞争活动中获取生存,是其要认真地分析的事项。通过细致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