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角色正在转变,它不再仅仅因具备审美价值和对崇高理想的表达而被欣赏,其投资价值也愈加受到重视。伴随而来的伪造品销售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每年都带来大量社会损失。有研究指出,目前高端艺术品市场的40%都是伪造品。对伪造品的调查代价高昂,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此外,直觉上讲,伪造品的发现会对艺术品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它会削弱买家对市场的信心,使他们对未来购买持谨慎态度。关于伪造品发现对市场的影响这一课题,现有的文献大多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其影响,认为伪造对市场有负面影响。而用定量方法进行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Bocart&Oosterlinck(2011)运用特征变量回归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但是数据集较小,仅有707个销售数据涉及12位艺术家的作品,研究时间局限在伪造发现日期的前后一年,因此伪造发现的影响可能无法被完全捕捉到。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构建特征变量回归模型,运用更大的数据集和研究区间,更加全面准确地探究伪造的发现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希望能稍加丰富现有文献,为艺术产业投资者提供理论上(如进入市场的时机等)的启示。本文从艺术品价格和销售渠道两个方面考察了伪造的发现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文章运用特征变量回归分析,数据集包含18个伪造品发现日期、41位被伪造艺术家作品的12,417条销售记录,研究的时间跨度为伪造品发现日期前2年至后5年。基于特征变量回归结果,文章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在伪造被发现前后2年期间,所售出艺术品的价格总体上是下降的,而且在围绕1977年和1993年附近的几年中降幅最大;二、伪造被发现的月份被伪造艺术家的作品售价直接下跌,表明市场对伪造品的发现发现是敏感的;三、卖家倾向于推迟6个月左右降价出售存货;在伪造曝光一年后伪造品基本被清除出市场。一般来说,伪造品被公开后,卖家更愿意通过名气较小的拍卖行出售艺术品。特别是在1977年前后,作品通常通过小型拍卖行进行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