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31镁合金锻造变形时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及其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减震性好、导热性好、电磁屏蔽效果佳、机加工性能优良、零件尺寸稳定、易回收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计算机、电子、通讯和家电等行业已有多年的应用历史。但是由于镁合金是密排六方结构,可开动的滑移系比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金属的少,使得镁合金的室温塑性较低,降低了成形能力,大大限制了变形镁合金的推广应用。目前对于变形镁合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挤压和轧制这两种变形方式,而对于锻造这种瞬时变形方式,却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镁合金在室温和加热状态下进行镦粗变形来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塑性变形机理,并通过对室温变形后退火的研究来寻找改善材料机械性能的途径。实验材料为铸态AZ31镁合金,实验分为室温与加热状态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在室温下对试样进行不同变形量(2.5%~15%)的镦粗变形,观察其微观组织,进行X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实验。然后将不同变形量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进行再结晶退火。观察各个试样的微观组织,测量硬度和晶粒尺寸的变化,获得变形量、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Z31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对变形量为10%的退火试样进行压缩破坏实验以测量不同退火条件下的机械性能。第二部分,首先将试样在不同温度(180℃~500℃)下镦粗变形15%;再在400℃下对试样进行不同的镦粗量(7.5%~20%)的变形。再观察各个试样的微观组织,测量其晶粒尺寸,得出加热状态的墩粗变形规律。然后对变形量为15%的试样进行压力破坏实验以测定在不同变形温度下的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室温下锻造产生大量孪晶,变形方式以孪生为主,且随应变量的增加,孪晶量明显增加。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变形量是影响再结晶的重要因素。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过程加快;且再结晶在孪晶界和原始晶界形核并长大。退火后试样的加工硬化消除,再结晶试样的晶粒明显细化,变形后产生的孪晶量越多,细化的效果越好。退火后的冷锻变形试样,其机械性能相对铸态有很大的提高。在热锻过程中,当温度为400℃时,变形量大于7.5%才发生动态再结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再结晶晶粒量也增加。当变形量为15%时,温度大于350℃时才发生动态再结晶,再结晶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动态再结晶机制属于基于孪生的动态再结晶。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汽车驾驶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汽车行业正在向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方向转型和发展。作为智能化汽车主要表现形式为无人驾驶汽车。其开发和应用关系到未来汽车行业
植物环肽研究进展谭宁华周俊赵守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中国药科大学植化室,南京210009)肽类化合物,广义地讲是指以酰胺键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据此一些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易加工、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高、比刚度和比强度高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以及动力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铝合金存在强度不高、耐磨性较差以及易腐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外语学习者形成在具体语境中使用得体语言,并对他人的表达做出合理理解、准确及时判断的适当能力,这一点在外语教学界已被广为接受。因此我们可以想见
本试验研究,在GCr15钢表面上,采用预置涂层法在基材表面预置金属Ni基粉末和Co基粉末,通过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对涂层表面进行多道搭接激光熔覆试验研究,进行了参数优化,获得了最佳
<正>乌塔·哈根(Uta Hagen),(1919年6月12日-2004年1月14日),是一位德国裔美国女演员和戏剧教师。二十世纪美国最受尊敬的舞台剧演员之一。她在纽约的HB Studio教授表演超过
小孔加工一直以来是加工中的难点,电火花技术以其加工无宏观力、不受工件强度硬度限制等优势,在微孔、小孔加工领域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加工深度增加,其加工速度急剧
林语堂作为“脚踏东西文化”的文化大师以冷静的视角向西方人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特征。美国总统布什曾评价他:“虽然他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精彩,但他的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