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体植入器械材料的要求从不可降解材料逐渐发展为可降解吸收的材料。尤其在心血管支架材料方面,由于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的不可降解,其作为异物长期留在人体内会带来安全隐患,而可生物降解吸收材料能避免这些问题,因此生物可降解吸收血管支架成为了近年研究的热点。镁是人体中的必需元素,镁基金属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作为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其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体植入器械材料的要求从不可降解材料逐渐发展为可降解吸收的材料。尤其在心血管支架材料方面,由于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的不可降解,其作为异物长期留在人体内会带来安全隐患,而可生物降解吸收材料能避免这些问题,因此生物可降解吸收血管支架成为了近年研究的热点。镁是人体中的必需元素,镁基金属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作为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其活泼的化学性质,过快的降解速率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镁在体内快速降解会释放氢气且导致局部的pH值升高,影响周围组织的修复,因此提高镁基金属耐腐蚀的性能是研究的关键。本文采用了碱处理和碱处理后再硅烷化处理两种方法对纯镁片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依次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端氨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2N-PDMS-NH2)接枝到改性后的镁基金属表面,构建含有氨基的表面疏水层。由于疏水层能减少镁基底和水的接触,从而减缓镁基底的腐蚀速率,而且疏水层的表面含有氨基,可作为生物功能化的平台。由于疏水的镁基表面不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生长,因此进一步通过在疏水层表面接枝多肽分子TK14以提高促内皮细胞粘附与增殖的能力。水接触角结果表明,将纯镁片分别进行碱处理和硅烷化处理后,在表面循环接枝3次MDI和H2N-PDMS-NH2得到的样品水接触角分别能达到117.3°和134.6°,相较于碱处理和硅烷化处理后的样品表面(水接触角28.7°和89.9°),其疏水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电化学检测结果分析表明,碱处理后循环接枝3次的样品和硅烷化处理后循环接枝MDI和H2N-PDMS-NH23次的样品,其电化学最大阻抗值分别为120 Kohm/cm2和165 Kohm/cm2,相较于裸材(6 Kohm/cm2)分别提高了20和27.5倍。15天的析氢浸泡实验结果发现,纯镁片释放的氢气总体积为硅烷化处打底理后循环接枝3次的样品释放氢气的3倍,说明纯镁片碱处理后再进行硅烷化处理,然后在表面循环接枝MDI和H2N-PDMS-NH2构建疏水层,能有效地提高其耐腐蚀的性能。在硅烷化表面构建3层疏水层的样品表面接枝生物多肽分子TK14,通过表面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接枝TK14样品表面的内皮细胞数量有明显增加,平滑肌细胞数量也有一定增加,说明疏水层表面接枝TK14后能改善其生物相容性。皮下植入结果表明,表面有疏水层的样品皮下包囊更小,样品表面腐蚀更少,通过包囊组织HE染色结果发现,表面构建疏水层的样品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更低。本论文采用了两种方法在镁表面构建疏水层,疏水层能减少水与镁基底的接触,从而减缓基底的腐蚀速率,提高镁基底耐腐蚀的性能;疏水层表面含有氨基,可作为生物功能化的平台。
其他文献
轴承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是工业设备中使用最广泛的零件之一。轴承的内外圈在工作时会承受较大的接触应力,循环接触应力导致的接触疲劳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形式。其中,微观条件下的材料失效已被认为;是轴承接触疲劳的主要失效模式之一,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轴承接触疲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Voronoi有限元方法(VFEM),根据轴承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关系,在ANSYS平台上建立了轴承滚动体与滚道接触的弹性半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在各种重要领域如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Intr
由驱动电机和减速齿轮机构组成的旋转模组,由于具有高传动比、高精度、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国防工业等领域。目前,对驱动电机和减速齿轮机构分别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的研究却很少。另外,现有的研究采用的动力学模型通常为整数阶微分方程,并不能充分反映出系统的一些特殊的动力学性质。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旋转模组的基本特征,不仅需要将驱动电机和减速齿轮
紫杉醇自发现起就因其独特的抗癌作用机理备受关注,三种紫杉烷类抗癌药物已成功应用于癌症治疗。然而这三种药物的使用方式均为注射,因其较差的水溶性导致人体吸收效果不佳并伴随着输液反应等副作用。而特西他赛是种新型紫杉烷类抗癌药物口服制剂,可维持此类药物的抗癌作用;与此同时,消除注射引起的输液反应,降低神经损伤并方便患者用药。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10-脱乙酰基巴卡丁(10-DAB III)为起始原料合成特西他
国土荒漠化日益加剧,防沙治沙已经刻不容缓。研究小组开发了牵引式固沙设备,实现了沙地草地沙障的机械化铺设,有效防治荒漠化。本文设计了纵向喂供式复合插草机构,并完成了制造,进行了受力分析和沙槽试验,完成了插入阻力和牵引阻力的测定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刀盘插草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分析了稻草受力情况,建立了刀盘插草模型,建立了插入阻力和牵引阻力的力学平衡方程,并在理论状态下,计算出刀盘插槽时插入阻力和牵
20世纪70年代,经济类图书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改变刺激了经济类图书的需求,带动了经济类图书的出版。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济类图书的销售码洋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和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作为体内重要的活性硫小分子,已经被证明涉及许多生理活动,被认为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在体内,适量的H2S和SO2可以
有机含氟化合物在物理及化学性质上与对应的碳氢化合物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多氟取代醇作为溶剂对化学反应的效率、反应速率、阳离子、阴离子以及自由基等中间体的生成均有较大的影响,在促进部分化学反应速率和转化率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多氟取代醇中研究传统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是非常有意义的基础研究工作。本论文分析和总结了多氟取代醇的特点。如多氟取代醇特有的聚集态效应与电子效应,使其成为一个极强的氢键给体,能
特西他赛是一种新型可口服紫杉烷类抗癌药物,不仅有高的抗癌活性,而且作为口服制剂,避免患者对药物注射产生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便利性。现有文献报道特西他赛化合物都是通过巴卡丁母环结构和侧链对接合成的。因此,开发出一条高效合成特西他赛C-13侧链的路线,对特西他赛的合成与规模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参考相关专利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合成特西他赛侧链的方法进行探索。侧链合成路线如下:以3-氟吡啶-2-醛和
有机半导体晶态薄膜具有分子排列长程有序、缺陷少、晶体质量高,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机半导体小分子在晶态薄膜制备过程中,薄膜的生长倾向于三维模式,造成器件接触电阻大,而且制备效率较低,不利于大规模、低成本的器件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开展以下工作:一、通过抑制“咖啡环”效应大面积可控生长具有二维生长模式的C10-BTBT晶态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利用有机半导体小分子与聚合物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