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多种肺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患病率逐年增加,肺心病成为影响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生活质量、预后及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变化,评价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米力农)配伍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组、米力农组、联合用药组。各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治疗,必要时加用利尿剂、强心、血管活性药和呼吸兴奋剂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低分子肝素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尤尼舒)皮下注射;米力农组加用米力农注射液静滴;联合用药组加用米力农注射液静滴并低分子肝素(尤尼舒)皮下注射。记录各组病人治疗前、治疗10天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变化,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进行评定。各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疗效评价采用不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著。结果:应用米力农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10d后,联合用药组、米力农组及低分子肝素组较常规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3%vs53.3%,80.0%vs53.3%及73.3%vs53.3%),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右室射血分数增加,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延长,右室射血前时间(RPEP)与射血时间(RVET)的比值降低。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指标优于米力农组、低分子肝素组及常规治疗组(P<0.01),但米力农组与低分子肝素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米力农)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指标的改善都有明显的效果。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米力农)通过扩张肺动脉和扩张体循环的血管床,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改善血液的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止血栓形成,提高组织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高碳酸血症和改善肺功能,从而可以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心肺功能等,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对于改善临床预后,减少病死率,具有肯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