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上升,以及其照护需求的专业性、特殊性,使得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建设下,机构养老成为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途径之一。同时,以“助人自助”为理念的社会工作,近年来在我国各个领域兴起并加以运用,尤其是在养老服务领域迅猛发展。所以,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失能老人来说,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者扮演服务提供者和资源获取者的角色,会对满足失能老人照护专业性和特殊性的要求,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调研发现,在面对失能老人照护特殊性的境况下,社会工作在介入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如社会工作的介入主要在公办养老机构,基本没有涉猎到民办养老机构,而有社会工作介入的公办养老机构里,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内容单一的活动只起着丰富和热闹失能老人日常生活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至于对失能老人康复护理、社会交往、临终关怀需求的满足,作用甚微。同时,社会工作者没有充分利用志愿者和家人的力量,也没有将护理人员作为协调对象,致使既不能缓和、改善护理人员与失能老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不能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提高护理质量,介入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不但与社会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有关,还与社会工作者自身素质有关。其次,由于社会工作者专业性的不强、评估体系不清等,也导致社会工作的介入对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满足不能达到理想效果。针对上述的现状,笔者以生态系统作为理论支撑,从失能老人所处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中寻求突破,以服务直接提供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者的角色,以期从不同层面为失能老人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开展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需求调查、适应性辅导等服务,调动家人、护理人员、志愿者等中观系统的资源,还要从养老政策、社会工作发展等宏观方面给予失能老人在康复护理、物质经济等方面更多的政策保障,进而完善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