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式联运是运输业向综合运输方向发展的重要导向。发展多式联运对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多式联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多式联运的技术经济特征、预期贡献测算方法、预期直接贡献、预期间接贡献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多式联运存在需求侧、供给侧和交易过程三个技术特征,需求侧方面包括完整性、增值性和分散性,供给侧方面包括运输过程的高度连续性与协作性、运输方式的互补性、运载设备的合标性和运输系统的网络经济性,交易方面包括交易频率与费用简洁化、交易复杂性。同时,提出了多式联运对经济社会贡献的测算思路和路线,并确定了测算基数。(2)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以及提高运输可靠性等五个方面测算了多式联运发展的直接贡献。结果表明,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可将我国交通运输业在2020年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8.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6%,降低运输费用和全社会物流成本3.5%和1.9%,提升综合运输效率30%以上,降低我国重型货车交通事故2960起并减少死亡人数1620人。(3)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减少交通拥堵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六个方面测算了多式联运发展的间接贡献。测算结果表明,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可将我国交通运输业在2020年可直接拉动各领域投资4585亿元并使经济增长约为6900~9200亿元,降低商品价格约0.3%~0.5%以及提高出口企业利润3.3%~3.5%,减少91.75万辆重型货车使用量并降低7.2%的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减少石油消耗量约24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