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在总结上一时代经验的基础上,散文创作与理论探索呈现了新的态势。在众多理论研究之中,"散文类型研究"是基于对散文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外延的把握之上研究散文本质特征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汉语写作散文文本为考察对象,结合哲学概念辨析、历史学考据等方法对其进行类型划分与剖析。绪论部分主要从散文内涵与外延的讨论入手,进而说明本文的划分依据,接下来阐述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最后介绍研究方法。正文通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文化哲思散文三个主要章节和最后一章兼类散文的分析,集中展现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汉语写作散文的创作脉象。本文主要从每种类型的书写内容和形式这两个大方面的特点着眼,挖掘其在新世纪突出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抒情散文一章从民族精神的坚守与对故乡的眷恋、生态破坏与自然复归以及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在形式上阐释了与抒情主题交相呼应的结构与语言和独具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散文诗;叙事散文一章着眼于叙事题材的多元化与叙事散文模式的转变的探讨。小视角切入,大情怀落地、联想与对比、理性旁观与感性带入这三种叙述模式在新世纪格外突出。文化哲思散文不同于以往的议论散文,其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说明议论,在新世纪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是可以较为突出体现新世纪内蒙古散文思想特征的散文类型。从历史层次上来说,着重展现了成吉思汗与蒙古史、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少数民族文化、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冲突等内容。从哲学层面来说,则更深入到作家对于生活本身与人生的反思体悟之中,女性视角突出其价值。在形式上,文化哲思散文将大视野的时空穿梭与独特深入的微观视角相结合,互为呼应。此外在小结兼类散文一章中总结了以上三种类型的整体特征并对一种特殊类型进行补充,以求文本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