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0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作为表征城市的特色与品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象征作用。城市色彩的影响反映在人的居住、生活、游憩等多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短时高效的建设虽然使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不同发展时期留下的色彩物化实体在城市空间中逐渐变得混杂,色彩的同质化与破碎化正日趋严重,色彩的环境品质亦亟待改善。随着我国城市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特有的色彩风貌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自2000年中国第一部有关建筑色彩的管理规定的出台,目前国内至少有30个城市相继开展了色彩专项规划编制。十八大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必须尽快从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转变。城市色彩规划是要处理人类行为与空间中色彩要素与实体的适应与协调发展问题,属于人地关系的研究范畴。由于城市色彩本身所固有的多重属性,既有的“色彩地理学”框架下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理论框架方面——传统的“色彩地理学”主要偏重于色彩专家视角,普遍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的地理“格局”与“过程”的空间探讨与表达,导致城市色彩规划的理论体系与逻辑框架尚未完全形成,规划效率偏低;(2)方法体系方面——虽然国内的色彩规划方法一般遵照“色彩地理学”的思路来进行,但是由于缺乏人地关系研究的空间视角与数字规划基本手段,加之对城市色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理解不足,导致规划成果极易受到公众质疑;(3)技术手段方面——当色彩规划的尺度从街区扩大到整个城市,传统色彩规划中的调研取色、分析评价、规划管理等各个阶段都受到诸多挑战,缺乏有效的数字化分析手段与规划管理手段。因此,新形势下的我国城市色彩规划,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以及数字化技术手段作为支撑,论文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展开的。论文构建了富有开拓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并以洛阳市为应用对象,将其具体运用到规划编制中。论文由九章节构成,包括:绪论与综述(第一章),理论框架建构研究(第二章),方法体系构建研究(第三章),洛阳市色彩规划应用究(第四至第八章),结论与展望(第九章)。第一章,绪论。在城镇化率快速增高、城市色彩问题显现、新型城镇化思路被提出的背景下,论文综述了以“色彩地理学”为代表的国内外城市色彩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色彩规划实践中的相关技术运用,揭示了当前城市色彩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论文研究在理论、方法与实践中的意义,界定了适应性视角下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的相关概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框架等相关内容。第二章,理论框架研究。将人地关系适应与协调发展思想、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人本主义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作为论文的立论基础。在人文地理学科框架下对城市色彩规划进行系统性整合,实现了对传统“色彩地理学”的理论拓展。具体的看,讨论了城市色彩的适应性机制特征以及与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的对应,并按照“适应的环境——适应的主体——适应的模型”系统认知逻辑,明确了适应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组织模式:(1)界定了自然环境、人工建成环境、文化环境作为城市色彩的适应性外部环境。(2)区分了“区域——城市——邻里”三种地理尺度中的适应性主体,既明确了色彩规划不同阶段中需要考察的空间范围,也体现适应过程中“人”的行为与“地”的边界约束。(3)明确了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从“总体定位——空间布局——控制导引”的流程,增强了城市色彩规划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章,方法体系研究。将定量模型与地理空间表达结合,增强城市色彩规划的科学内涵,通过人地关系的空间定量分析,实现对“色彩地理学”的应用拓展,包括数据存储层面和分析表达层面两方面:(1)数据存储层面,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色彩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解决了大尺度、大规模的色彩信息的组织、处理的难题,成为进一步对色彩分类、分析、评价、表达、管理的关键;(2)分析与表达层面,将“被动适应“与”主动适应”与复杂适应系统模型体系对应,贯穿于色彩规划编制各阶段,以视觉显著性分析、层次分析、空间敏感性分析、空间适宜性分析、时空可达性分析、图底关系分析等方法作为判断色彩、人、地理空间之间适应程度的判断方式,并以“等级划分”代替硬性的“均等规定”,以“弹性范围”代替“具体限制”,从而找到规划过程与管理限定的均衡点。第四章,应用研究阶段一,洛阳市色彩的空间数据库构建。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中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的要求:(1)录入与洛阳有关的高分辨率卫星获得的地形数据,全市交通图、土地利用总图、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形成底图图层。(2)针对现场调研所获得的1200张数字影像,以视觉显著性计算为技术支撑,形成显著性等级图,以获得色彩数据的采集区域;将采集区域中占总量靠前的色彩元素按照像素的数量比例,区分为基调色、辅助色、点缀色三种类型,纳入用Munsell色彩体系中量化表达,最终构建洛阳城市色彩空间数据库。第五章,应用研究阶段二,洛阳市色彩总体定位。将宏观区域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人工建成环境、文化环境作为适应的外部环境,将色彩的总体定位问题从“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两方面看待:(1)被动适应,是以量化视角审视三类外部环境对城市色彩整体面貌所带来的影响;(2)主动适应,是从区域性城市空间扩张、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间的时空联系看待城市色彩的整体演化过程;(3)在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与弹性规划策略,形成了以灰色系和土黄色系为主的的色彩基调,并制定出推荐色谱与禁止色谱。第六章,应用研究阶段三,洛阳市色彩空间布局。将中观的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人工建成环境、文化环境作为适应的外部环境,以地理信息系统的量化视角重新审视色彩空间布局中的“被动适应”与“主动适应”问题:(1)被动适应,是采用空间敏感性评价,实现对色彩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的基本判断,找到色彩规划的实效性空间区位作为城市色彩空间布局的重点;(2)主动适应,是通过空间适宜性评价,发现城市意象、人流聚集、绿地价值所决定的色彩要素聚集的战略性位置;(3)在定量化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洛阳城市色彩的空间布局,并提出色彩风貌片区划分、重点整改区域等具体规划措施和意见。第七章,应用研究阶段四,洛阳老城风貌片区色彩控制导引。将微观的城市邻里环境作为外部环境,遵循复杂适应系统中主体“内部模型”的逻辑流程:(1)基本规则构建,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将片区中200张数字影像中的色彩视觉界面图底关系抽象为五种规则类型;(2)规则的适应度分派,是对图底关系的聚类分析与统计,确定既有五种规则类型中的“高适应度”部分;(3)新规则形成,是从基本规则中的“高适应度”部分的组合关联中找到针对洛阳老城风貌区的色彩控制导引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不同用地类型、不同建筑类型的色彩控制导引。第八章,应用研究阶段五,洛阳市色彩规划实施与管理。为了应对洛阳市色彩规划具有的专业性强、内容复杂、表达缺乏直观等特点,并实现高效的色彩规划数字化管理,论文从适应性的视角,开展编制管理体系、审批管理体系以及城市色彩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实现在城市色彩规划管理过程中,做到在宏观上整体把握,中观上合理控制,微观上具体引导、落实和细化。第九章,结论与展望。提炼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内容,总结研究结论,指出不足并明确未来研究方向。论文的主要创新为:第一,构建了基于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框架。在人文地理学科框架下,引入适应系统理论的逻辑与模型体系,实现对城市色彩规划的理论重构,按照“适应性的环境——适应性的主体——适应性的规划流程”的系统认知,构建了城市色彩规划的组织模式。第二,发展了一套基于定量模型与地理空间表达相结合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体系。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色彩空间数据库,将“被动适应“与”主动适应”过程贯穿于城市色彩规划各阶段,用以判断色彩、地理空间之间的适应程度,找到规划过程与管理限定的均衡点。第三,突破传统手工方式的制约,发展了一套数字化城市色彩的分析建模技术。如提出了“视觉显著性划分”的色彩数据提取方法,并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空间敏感性分析、空间适宜性分析、时空可达性分析、图底关系分析等技术手段融汇应用,并采用人本主义的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因子进行的权重判定,解决色彩的空间规划与专家意见、市民意见脱节的问题。
其他文献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场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城区暴雨的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以下城区上空水汽含量占整层的
目的分析普外科疾病诊断中超声检查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方体系医院普外科接受治疗急腹症患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准确率,评
目的了解初诊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及生存质量状况,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首次确诊的妇科恶性肿
泰安,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举世闻名的泰山的所在地。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泰安农村地区在电子商务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泰安市农村电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逐步形成,国家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诸多类型的航运船舶中,我国渔船的管理在通航环境、海域作
利用2002~2011年的能见度观测资料以及NCEP格点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的低能见度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造成研究区域低能见度的500 h Pa天气形势可分为3种类型:2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物质商品极大丰富的同时假冒伪劣商品也充斥着市场,消费者希望能够准确鉴别商品的真伪并更多了解商品的源头信息,企业也希望能够直接了解消费者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大数据对各领域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冲击着经济统计学的有效应用。文章阐释了经济统计学的内涵及
土家村落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众多极富价值的村落文化。但随着现代化进程速度加快,土家古村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巨大冲击。2004年至今,湖北省宣恩县彭家
利用自行研制的“纤维制品主体组分高效识别与分拣装置”探讨了织物测试厚度、设备运行速度、扫描积分时间及扫描次数等因素对设备在线近红外检测的影响,并将常见织物的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