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Robin综合征儿童临床特征及睡眠呼吸紊乱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Pierre Robi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发育不全(小颌畸形或颌后缩)、舌后坠及气道梗阻。临床研究发现,Pierre Robin综合征儿童是睡眠呼吸紊乱的高发人群。然而,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睡眠问题常常在临床诊治中被忽视。本研究通过探讨Pierre Robin综合征儿童的临床特征、睡眠紊乱,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Pierre Robin综合征儿童1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Pierre Robin综合征儿童临床特点、合并症,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转归。其中8例分别在3月龄、12月龄进行睡眠问卷调查,1例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分析儿童睡眠紊乱情况。  结果:  (1)一般资料:入选15例儿童中,男12例(80.0%),女3例(20.0%)。年龄(1-102)d,出生体重(2872.0±576.0)g。  (2)临床特点:15例儿童均有典型小下颌畸形、舌后坠及高腭弓,其中3例儿童伴腭裂。3例有呼吸困难,8例合并肺部感染或吸入性肺炎,6例有喂养困难。临床严重度分级,I级5人,II级4人,III级6人。  (3)合并症:9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4例合并通贯手,3例合并听力损害,2例合并肾脏集合系统分离,2例合并隐睾,2例合并染色体病,1例合并外耳道畸形,1例合并脐疝。  (4)CT表现:1例儿童完成多层螺旋 CT颌面部平扫+重建。其特征为:下颌骨短小、内收,高腭弓,舌后坠伴气道狭窄,测量第一颈椎前缘到舌骨大角的距离(ab)与第一颈椎前缘到硬腭后缘的距离(ac)之比,即ab/ac<1。  (5)睡眠呼吸紊乱相关症状:3月龄完成问卷调查者8例,其中睡眠时打鼾发生率为50.0%,夜间憋醒37.5%,呼吸暂停12.5%,张口呼吸100.0%,睡眠呼吸急促75.0%,鼻音过响62.5%,睡眠不安100.0%。12月龄完成问卷调查者7例,其中睡眠时打鼾发生率为57.1%,夜间憋醒28.6%,呼吸暂停0.0%,张口呼吸57.1%,睡眠呼吸急促28.6%,鼻音过响28.6%,睡眠不安71.4%。3月龄睡眠呼吸紊乱发生率为100.0%,12月龄睡眠呼吸紊乱发生率为71.4%。  (6)多导睡眠监测结果:1例儿童于3月龄时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示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7)治疗:1例儿童行下颌牵引成骨术,12例儿童保守治疗,2例儿童失访。  (8)转归:5例儿童死亡,8例儿童存活。8例存活儿童于12月龄体重6.0kg-10.0kg,平均(8.0±1.5)kg;身高70.0cm-78.0cm,平均(72.0±3.0)cm;6例儿童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1例下颌牵引成骨术后症状改善。  结论:  1.Pierre Robin综合征具有小下颌畸形、腭裂或高腭弓、舌后坠体征,有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等典型临床症状,常合并有颅面部畸形、心血管疾病、听力损伤、染色体异常等。颌面影像学特征可以提供客观判断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  2.Pierre Robin综合征是睡眠呼吸紊乱的高发人群。临床主要表现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安。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紊乱的金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颌骨发育,其睡眠呼吸紊乱症状部分改善。  3.Pierre Robin综合征预后较差。临床上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根据临床严重度分级,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早期治疗,提高该类儿童的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从拉曼散射方程出发,研究了利用拉曼孤子实现宽带拉曼脉冲压缩的机制,发现孤子脉冲的宽度随拉曼增益的增加而减小,并与抽运光的脉冲形状及相位结构有关.实验中利用XeCl激光/H
目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亦称为:新
锂在目前已成为许多轻金属,及有色金属合金的一个重要合成原素。由于使用极少的量,就能够有效地改变合金的性能,因此对于鲤的特性研究,和进一步对它的选、炼的探索,也成为科
目的:  总结儿童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探讨 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