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细胞的核移植是一项复杂而又实用的胚胎工程技术,不管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应用研究中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核移植技术最早是为了研究细胞分化中遗传物质所起的作用而提出的,也就是为了研究核质之间关系的问题。然而到核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并已得到克隆动物的今天,核移植过程中核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却仍然未彻底弄清楚。本研究以猪卵丘细胞作为供核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MII期猪卵母细胞为受体,对预激活受体胞质、激活程序、核质作用时间、卵丘细胞不同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得到较好的核移植受体,对不同直径卵泡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也进行了预试验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成熟卵母细胞核移植受体移核前后不同时间进行激活,并与核移植供体细胞的周期调控相关内容相结合,研究供核细胞和受核卵母细胞之间核质关系,以便提高核移植效率。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不同直径卵泡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由直径分别为<3mm、3~6mm、>6mm的卵泡中抽出COCs,以第一极体的排出作为猪卵母细胞成熟的标志,研究不同直径的卵泡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试验结果:成熟率最高的为3~6mm组(195/412,47.26±0.98%),其次为>6mm组(66/204,43.24±4.30%),最低为<3mm组(24/196,12.20±0.96%),三组之间差异为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选择3~6mm组卵泡抽卵试验效果最佳。 2、预激活去核卵母细胞胞质对核移植效果的影响:本试验把去核后的受体胞质进行预激活或无激活处理,然后再进行直接注核操作,以重构胚的卵裂率与4细胞以上胚胎率为指标(下同),比较两种方法对核移植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无预激活胞质组在卵裂率和4细胞以上胚胎率都比预激活胞质组高(63/177,35.53±3.32% vs 45/137,32.80±3.05%;22/177,12.40±1.20% vs 15/137,10.80±3.00%),但是两组在两个指标上都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卵丘细胞核移植过程中不需要对去核胞质进行预激活。 3、核移植过程中同时激活与延迟激活对核移植效果的影响:本试验把卵丘细胞注入去核成熟卵母细胞的卵周隙中,比较融合与激活同时进行或分别进行对核移植效果的影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