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薄膜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降低辣椒素不良反应,本研究制备了辣椒素缓释体系,它可以比较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峰谷现象,提供平稳持久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法:本文以聚L-乳酸(PLLA)为载体,以辣椒素为药物模型,利用静电纺丝法和溶液法分别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纤维结构、串珠结构和本体膜结构的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薄膜(分别称为薄膜Ⅰ、薄膜Ⅱ和薄膜Ⅲ)。通过SEM观测其微纳米结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药物释放行为,分别研究了不同载药量(5wt%,10wt%和15wt%)和不同微结构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聚乳酸纤维膜,经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等研究分析表明,10wt%PLLA纳米纤维直径均一,且光滑无串珠结构,是试验的最佳浓度。2.通过静电纺丝法和溶液法分别成功制备了PLLA/Cap微纳米复合载药薄膜和本体载药薄膜,且微纳米纤维载药薄膜又包括串珠结构和无串珠结构的载药纤维膜。3.复合纤维膜体外释药试验表明,PLLA/Cap复合载药薄膜对辣椒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且PLLA/Cap复合载药纤维膜的微结构和载药量都对药物释放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当载药量为5wt%和10wt%时,药物释放行为主要受载药薄膜的微结构影响,释放速度为:薄膜Ⅰ>薄膜Ⅱ>薄膜Ⅲ;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药物释放速度加快,且三种载药薄膜的辣椒素释放速度之间的差别减小。当载药量达15wt%时,载药量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较微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三种载药薄膜的药物释放行为接近。4.体外释药试验表明,PLLA/Cap复合载药本体膜载药量越高,辣椒素的累计释放量越多,且载药量5wt%、10wt%、15wt%的复合载药体系在120h内的累计释放量分别为60%、90%和100%。结论:复合载药薄膜中辣椒素的药物释放同时受到载药薄膜的微结构和载药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发展中也并存着种种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可划分为3个沉积层序,其中SQ8(山2段)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主要砂体发育于低位体系域。SQ8—LST可细分为3个进积型准层序组,其砂体呈进
本文以民国司法史上著名的“施剑翘案”为研究对象。“施剑翘案”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以新闻业为代表的媒体行业高速发展,轰动性新闻的出现成为常态。而施案在这样的
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目前国外学界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顶峰论",二是"最远论",都否认了异化理论对唯物史观确立的作用。我国学界把马克思异化理论
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的景观主题表达往往易流于内容刻板,或者形式单调,不能激发起人们求知的兴趣。为此有必要将"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景观设计的主题表达中,使人在"游乐"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在痕量物质的分析与检测、样品的半制备与制备、多维分析以及联用技术中仍面临巨大挑战,研究者从降低电场强度、使用低电导率缓冲液
<正>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变化对正确诊断、早
<正>今年以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紧抓机遇,以创新驱动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国内标准快递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1~3月,该分公司实现国内标准快递
从历史上来看,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全面谋划、集中部署。
目的评价丁桂散敷脐联合前列安栓纳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用编码表将160例患者等分为丁桂散敷脐联合前列安栓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