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IL-10、IL-18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行为学、外周血白细胞、血肿周围IL-10、IL-18的表达以及与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和ICH组,后两组分为12h、24h、48h、72h、7d和14d6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其中5只直接测定脑含水量,另外5只采用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大鼠麻醉后建立右侧尾状核ICH模型,ICH组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0.25μl),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为在同样环境下饲养的大鼠。使用Bederson评分评定行为学变化,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血肿和炎性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围IL-10、IL-18的表达水平,并利用Image - Pro Plus 6.0图像分析,测定其IOD值。结果(1)大鼠ICH后行为学改变与脑水肿演化规律一致,从12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7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第7d大致恢复至正常。(2) ICH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48h~72h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与脑水肿和行为学变化相一致。(3) HE染色:ICH组12h~24h可见明确的血肿,48h~72h水肿最明显,血肿周围少量胶质细胞增生,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7d~14d时血肿明显吸收,水肿明显消退,胶质细胞增生显著。(4) 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0表达即开始上升,7d明显升高,14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8表达即开始上升,7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01)。(6) ICH组行为学与脑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1),外周血白细胞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446,P<0.05)。IL-10含量与脑含水量呈负相关(r=﹣0.65,P<0.01),IL-18与脑含水量呈负相关(r=﹣0.601,P<0.01),IL-18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IL-10、IL-18含量与行为学呈负相关(r=﹣0.753,﹣0.686, P<0.01)。结论(1) ICH后血肿周围存在着IL-10、IL-18介导的炎性反应。(2) ICH后血肿周围IL-10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其升高对ICH可能有保护作用;IL-10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但是在脑水肿的高峰期IL-10的含量相对较低。(3) ICH后血肿周围IL-1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表达高峰落后于脑水肿高峰,IL-18与脑水肿的关系尚未定论,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它是临床上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常见病因之一。以电生理学和神经病理学为依据,吉兰-巴雷综合征有两种主要的类型:急性
背景:临床上将发生于主支气管和肺叶支气管,靠近肺门的肺癌称之为中心型肺癌,此类型的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oll-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方式多为肺叶及同侧全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