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各种互联网消费平台快速发展,推动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创新。很多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真实消费场景为依托,将传统的线下消费金融转移到线上,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借呗等产品将学生、低收入人群等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消费信贷的群体纳入到消费金融市场,拓宽了互联网企业的客户群体,在平台上形成了大量小额、分散且具备稳定现金流的沉淀金融资产,这些流动性较弱的存量金融资产,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了巨大融资需求。资产证券化凭借其本身的特点受到互联网企业的青睐。通过资产证券化,将非标准化资产转化为标准化资产,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可以盘活互联网金融资产,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金融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创新点。交易结构采用循环购买的方式:基础资产是具有频次高、额度小、期限短等特点的消费信贷资产,在交易结构中引入循环购买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资产证券化期限和原始资产的期限错配问题;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业务模式:发行主体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其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信用数据,发起人通过大数据对基础资产进行风控,有效地降低了违约风险;采用储架发行方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每期证券的发行操作,简化流程,提高发行效率。本文以基础理论和真实案例为支撑,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上发行过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产品,以消费金融基础资产分类,将他们分为京东系列、蚂蚁系列和其他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系列,分析各系类产品的市场整体运行情况,重点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交易结构与流程、信用增级方式、风险披露及预防措施等方面,总结出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互联网征信体系;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实施细则;增强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公信力、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