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其客观性、可验证性特点在我国的会计运用中一直占有绝对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受到了严重挑战。在我国,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围绕着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现值计量模式(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问题讨论日趋激烈。本文就针对此问题展开论述。本文首先对会计计量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简单论述了会计计量相关概念并指出会计计量从目标角度看其实质就是实现公允计量。本文从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内部因素——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进行了较详细分析,指出不管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论,衡量会计目标实现与否的尺度就是计量结果是否公允进而实现契约的公允;从影响会计计量模式运用的外部来看,则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本文在分析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现值计量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其运用的现实基础以及在这现实基础上的两种计量模式的具体运用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对两种计量模式的运用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在我国不管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还是现值计量模式,都有其适用的现实基础,只能根据真实的现实基础分别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式。最佳会计计量模式应该是既能对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需求。最后,通过国内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现值计量模式运用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经济发展是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经济是发展的,社会是发展的,会计计量模式必将随之一起发展。本文指出,以我国特有的委托——受托责任制且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可能简单地被现值计量模式取代。然而,作为WTO组织的一员,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会计计量必须与国际惯例趋同,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大投资对现值的需求等又给现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同时,我国的增量经济改革模式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从而也决定了多属性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应用的长期性。当我国完成了经济改革,社会经济取得得突破性进展,政府职能实现单一化时,会计计量模式也必将单一化——现值计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