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婚恋观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及性的基本看法,是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属于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大学生是社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婚恋观,不仅可以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未来婚姻、家庭及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产生了恋爱的需要,对婚恋问题的关注甚至对性的尝试,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心智发育并未完全成熟,感情处理不当会引发一些生理和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自杀和他杀的恶性事件,对个人学业及前途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研究他们的婚恋观,以求了解他们的婚恋现状,探索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婚恋观的相关概念。分析了“90后”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婚恋观的含义以及“90后”婚恋观的特点,旨在对文章主题进行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指出“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上是正确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导。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90后”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基本因素,并剖析“90后”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现状,为提出相应对策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90后”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基本对策。包括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优化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提高个人修养等,以推动“90后”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正常开展,促进“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为政府管制和社会参与两种模式,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是皇权不下县,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管理依靠士绅,士绅通过宗法制度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乡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