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峡工程是一项举世嘱目的伟大工程,是治理开发与保护长江的关键性工程,在1992-2009年的17年间,搬迁了城市和县城12座、集镇114座,搬迁安置移民124.55万人,三峡库区移民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移民。经过十几年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性移民,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得到较好完成,百万移民“搬得出”目标基本实现,“稳得住”工作初见成效,“逐步能致富”开始起步。虽然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约束性较强,三峡工程建设淹没大量库区土地及大规模移民迁建占地,使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影响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百万移民的安稳致富问题,不仅仅在于安置与补偿,在移民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其就业生计问题也逐渐引起了重视。本文以此为基点,选择了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影响库区移民就业的因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做出分析,进一步推进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就业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制定促进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政策提供指导。从现实层面看,目前部分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后处于就业不稳定状态,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劳动就业不够充分问题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虽是正常情况,但对三峡库区而言,确有其特殊背景和一些突出困难:(1)搬迁安置后的移民,因受生产条件改变、经济格局调整和搬迁工矿企业破产关闭等方面影响,在新的安置区和新的生产条件下,原有的生产技能、职业技术和经营能力基本作用不大,甚至丧失作用,亟需改进其就业能力、生产技能,才能尽快恢复其生计。(2)三峡水库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淡水资源库,为适应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库区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库区移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索质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避免出现结构性失业。(3)移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不高,就业能力弱,已成为劳动力市场就业困难群体,失业率较高,成为社会就业异常关注的群体。(4)实现百万移民群众安稳致富,除立足本地开发就业岗位外,还需鼓励劳动力向库区外转移就业,但其就业能力显然不能适应全国劳动力市场竞争需要。从理论层面看,影响就业的因索很多,许多学者研究了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机理,但具体到三峡库区这个特殊区域中,产生结构、技术进步、公共投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与移民就业关系如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研究成果将可以为就业理论和非农就业理论库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在既定的目标下,使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就业的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对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公共投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五个因索与移民就业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定研究路线,选择研究方法,安排全文的结构和内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本部分根据研究设定,首先回顾了就业影响因素、劳动力流动就业与水电工程移民就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对一般就业理论、非农就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简介。第三部分:三峡库区移民就业供给面影响机理。本部分主要分析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公共投资对移民就业的影响效应,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机理第四部分: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需求面影响机理。本部分主要分析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在移民非农就业中,如何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如何通过就业机会、信息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就业收益能力等方面,影响移民的就业效果。第五部分:供给面移民就业效应实证分析。通过相关计量经济学方法,使用反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公共投资等变量,综合分析供给面移民的就业效应。分析供给面影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第六部分:需求面移民就业效应实证分析。通过相关计量经济学方法,使用反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变量,综合分析需求面移民的就业效应。分析需求面影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七部分:移民就业政策体系完善。综合需求面和供给面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一个完善的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政策体系。第八部分:结论及展望。本章首先概括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然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认为:(1)产业结构和就业人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产业结构通过收入水平变动、总产出变动和技术变动影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系数提高1%,三峡库区就业量相应增加0.0375%,其中第二产业就业量相应增加1.61%,第三产业就业量相应增加2.193%。说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值,即随着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将会为三峡库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三峡库区就业人数的增长。(2)技术进步和就业人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资本有机构成和提升劳动力素质影响就业。技术进步系数提高1%,第一产业就业量就相应减少0.373%,第二产业就业量就相应增加0.2525%,第三产业就业量就相应约增加0.02%。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促进第二、三产业劳动就业人数增加,但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就业不能促进库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各产业的分配更趋于合理化,随着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它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这将吸引更多的第一产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促进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减少。(3)公共投资通过生产扩张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就业。投资静态投资增加1%,第二产业就业量就相应增加0.8586%,第三产业就业量就相应约增加0.083%。工程投资促进第二、三产业劳动就业人数增加。工程投资使得各产业的分配更趋于合理化,可以加快库区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它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4)要吸引更多的移民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应该从年青人开始入手。因为越年青越有可能被吸引到非农业部门就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的概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5)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明显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对移民家庭来说,让子女接受更多的学校教育有利与移民子女在非农业部门就业,从而有利于就业结构的转变。(6)家庭收入构成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显然不利于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就业,这足因为农夜收入偏低导致的推力作用。从事农业生产尽管能解决家庭的温饱,但无法让大多数家庭致富。只有事非农业,来自非农业的收入要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才有可能让家庭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