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在儿童文学领域中,少年小说以实际的创作成就、活跃的探索姿态、庞大的作家群体等使其成为有目共睹的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当代意义上的少年小说是特指那些联系着青春期、过渡期(11、12-16、17岁)这样一些心理概念和精神现象,并以少年读者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小说文本类型。“性成熟是过渡年龄阶段的中心过程和核心”。①那么,这一“中心过程和核心”在着力发掘过渡年龄阶段现实的、文化的、生命的内容的少年小说的艺术眼光中是怎样得以呈现和透视的昵?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对二十年来的部分少年小说进行梳理和分析,力图勾画出少年小说在探示少年性心理方面的发展轨迹。青春期(少年)是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精细化的产物,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人们对少年性心理的认识也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科学,少年小说对少年性心理的探示1禁忌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开放、越坦荡。从其二十年来的发展轨迹中,不难看出少年性意识在少年小说文本中的呈现已完成了一个“教育目的(《今夜月儿明》)→认知、审美(《十六岁少女》)→坦然面对(《纸人》)→游戏宣泄(《一个少女的网上遭遇》)”螺旋上升的艺术周期。当然,这离不开经济开放、观念更新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更离不开作家、少年自身生命体验的觉醒、独立乃至张扬。虽然这一创作流程中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颇与误区,但,总的来说是一个逐步认识、理解、解放少年与少年小说的过程,是作家与少年携手共同成长、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