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跨文化间的交流也愈演愈烈。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许多优秀的国内电影和电视剧正努力提高制作水平,为实现我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但时下一些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的影片,在西方国家却鲜为人知。为什么西方的影视作品能在国际市场中声名大噪呢?除了精湛的制片技术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优质的字幕翻译。西方的字幕翻译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字幕翻译研究在中国却还是一块新兴领域,还有许多理论和翻译策略需要逐步完善。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流派的奠基理论,由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目的论(Skopostheorie)包含了三条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在目的论中,目的法则是翻译中首要考虑的法则。本文结合字幕翻译的一般特点和局限性,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运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当红古装戏《甄嬛传》的英文版字幕翻译。本文根据《甄嬛传》导演郑晓龙的访谈材料,确立了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在分析字幕翻译过程中,结合了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提出了适合于该剧字幕翻译的六条策略:归纳法、释义法、描述法、直译法、删减法、增译法。与此同时,作者还发现该字幕翻译存在一些误译。结合误译产生的原因,本文将这些误译分成六种类型,分别是:逻辑理解上的失误、文化差异上的失误、连词误用上的失误、文风遗失上的失误、信息不足上的失误和内容冗杂上的失误。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失误类型,作者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