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e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临床上较难处理且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因为经过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所导致。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有药物、内镜、介入、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等手段。目前国内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并以断流术为主,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创新,腹腔镜微创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传统外科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对比,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技术特别是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年6月-2015年7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伴有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需要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种手术患者的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胰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以及发热等并发症情况,从而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D)与开腹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OSD)的临床效果、相关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1.入组患者中男180例,女110例,应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患者45例,应用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人数为245例。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完全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2.完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两组间的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完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对比,手术时间长于(P<0.01),出血量少(P<0.01)、术后进食时间早(P<0.01),住院总天数短(P<0.01),术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时间长,但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有效的、安全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医院资金输出的主要项目之一,医院作为独立经济体,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研究通过分析医疗设备的日常管
研究目的观察运脾平肝方治疗小儿厌食脾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分析与比较,说明运用中药运脾平肝方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厌食症疗效明显优于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当前,农业劳动力的素质现状令人堪忧,而现有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及阳光工
液压滑阀卡紧是液压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之一。通过对液压滑阀卡紧现象的描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重点论述了通过优化滑阀零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减少液压滑阀卡紧现象的方法。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
矿井通风系统在矿井的安全生产及保证其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优化改造矿井通风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一般是对系统的阻力、通风
研究目的基于生物传热理论、体热医学及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扫描分析骨内高压症模型动物患肢的红外热像图,探讨红外热像图技术对骨内高压症(IOH)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实验对
面向政府决策的大数据资源建设是以政府机构为主导,以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为目标,在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技术应用等手段支持下,通过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夯实数据资源基础、
好莱坞电影美学的文化霸权是导致世界各国电影持续衰退的原因。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要想走出困境,一个至为重要、关键的策略就在于坚持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探
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在理解人的本质,任何教育理论都必然要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从一定意义来说,有怎样的人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