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临床上较难处理且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因为经过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所导致。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有药物、内镜、介入、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等手段。目前国内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并以断流术为主,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创新,腹腔镜微创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传统外科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对比,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技术特别是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年6月-2015年7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伴有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需要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种手术患者的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胰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以及发热等并发症情况,从而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D)与开腹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OSD)的临床效果、相关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1.入组患者中男180例,女110例,应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患者45例,应用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人数为245例。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完全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2.完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两组间的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完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对比,手术时间长于(P<0.01),出血量少(P<0.01)、术后进食时间早(P<0.01),住院总天数短(P<0.01),术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时间长,但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有效的、安全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