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通径分析和竞争指数,综合研究紫椴(Tilia amuransjs Rupr.)幼苗地上和地下竞争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长竞争动态模型系统,分析紫椴人工幼龄林生长和竞争动态变化规律,并编写计算机程序,对生长竞争动态模型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植物间竞争是空间上一种连续过程,包括对地上光资源的竞争和对地下水养资源的竞争。通过控制植距及混交方式的栽培试验,以通径系数和竞争指数定量评价地上、地下和总竞争时表明,在紫椴纯林样区,地上、地下和总竞争指数均随植距减小而增大。地上竞争对总竞争的贡献,明显地大于地下竞争,对总生长有较大的影响。紫椴与落叶松混交样区,以紫椴为对象木,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种间和种内的地下竞争均大于相应地上竞争。 对紫椴人工幼龄林生长与竞争从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系统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单木生长竞争模型分析表明,干扰模型比指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胸径生长与竞争间的关系。单木生长动态模型是,第二年的胸高断面积生长是前一年胸高断面积生长、及竞争指数的倒数函数之和的函数。应用随机模拟技术模拟林木的自然枯损过程,结合单木生长动态模型建立了紫椴人工幼龄林林分生长的动态模型系统。编写紫椴林分生长预测模型执行程序,通过该程序对林分生长进行预测和间伐模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林冠动态模拟、生长预测及间伐模拟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