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民族的交往,不同文化的交流,必然带来不同语言的相互影响。一般说来,它们都会给所影响渗透的语言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其生命力,促进其发展——但毫无疑问还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 不言而喻,我们在外汉交流中必须遵守弘扬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原则。但这决不是说,我们应该抵制或拒绝外来语言文化的影响。恰恰相反,在谨防崇洋媚外的同时,我们应大胆引进“洋货”。在过去的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中,我们的先辈大多数正是这样做的——典型的如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丰富博大、朝气勃勃的汉语言文化。回顾这历史的经验,考察中国翻译史上的三次高潮,弄清它们分别对汉语言产生的影响,或可探索出某些深层的规律,为当前中外交流的扩大和深化提供规范性的理论指导。 为此,本文以下述形式展开: 导论部分,指出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引出本文的撰写目的和研究方法,并指出我们在外汉翻译中必须严格遵守的指导原则。 第一章,主要是外译汉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的简要回顾。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考察,并结合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体等方面的发展演变历程,作者掌握了一定量的历史材料,用三小节分别论述它们对汉语的作用。 第二章,主要是历史经验的简要总结,分三小节论述。首先探索出译入语自身的内因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其次分析了语言吸收的三个主要特点,最后指出语言间的影响渗透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 第三章,主要是联系到当今“洋文冲击汉语”这一现象。文章分析了此现象的具体表现、实质和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借鉴法、德、日、越等国有关政策和措施,指出了我们在外汉翻译中应采取的根本立足点和具体态度。 结论部分,重申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简要总结历史经验,呼吁翻译、语言、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以使我们民族语言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