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考试系统为应用对象,对XML技术的诸多重要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给出了一系列颇具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深入探讨了使用UML建模技术设计面向领域的XML Schema进而实现相应的XML语言的方法,并使用该方法设计了一个XML语言实例,即可扩展信息技术试题标记语言XitetML。 研究了在模型驱动的映射机制下实现XML Schema和XML-Enabled关系型数据库间的相互映射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个中间件XtransformR,该中间件能够完成各种XitetML信息技术试题与SQL Server 2000数据库间的相互转储。 在对查询语言和Native XML数据库进行深度调研的前提下,选择了一款支持XQuery的Native XML数据库SQL/XML-IMDB,实现了XitetML试题在该数据库中的存取,并由此设计完成了直接基于试题层次结构的组卷方案。 针对半结构化类型的试题,本文对其标记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对XSLT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技术试题中半结构化试题类型的多样化呈现,同时对半结构化试题的自动判分方式进行了一定分析,并针对Office试题给出了基于OLE的解决实例。 XML语言是一种能够创建标记语言的元语言,它允许开发者创建特定应用领域的可扩展的标记集,并可以通过DTD(文档类型定义)或者XML Schema来进行有效性验证。XML不但能够描述文档的内容,而且可以表示文档的结构。现在XML已经成为定义大量标准和词汇的驱动力量,而正是这些标准和词汇使得我们的软件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选择了XML及其相关技术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并结合一个实际的应用,即信息技术试题库建设与考试系统设计,对XML及其相关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论文第一章对XML规范、DTD、XML Schema、XML解析、DOM、XSL、XML API等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其中给出了XML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应用思路和途径。 论文第二章给出了创建应用领域普适的XML词汇集的方法、步骤及框架的设计过程。为了建立应用领域业务模型与XML Schema的映射,将UML技术引入到XML模式的建模过程,在此基础上XML Schema得以生成。使用这种方法对信息技术考试中的各种试题类型进行分析后,建立了可扩展信息技术试题标记语言—XitetML(eXtensib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amination Markup Language)。XitetML定义了试题的XML标准化原则,提供了用户自定义受控词汇表的扩展机制,实现了对试题内容和相关资源的完善描述,相应的XitetML Schema能够帮助完成XitetML试题文档的有效性约束和检验。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第三章侧重于XML一Enabled数据库开展了XML数据库的调研。鉴于XMLSchema在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作者基于模型驱动的方法,开展了xML schema和xML一Enabled关系型数据库模型间映射机制的研究,总结了实现自动转储的一系列转换规则。基于所研究的成果,作者开发了XtransformR中间件。该中间件在实现各种XitetML试题文档的管理、维护、更新、扩充、有效性验证和解析等基础功能的同时,实现了XitetML试题文档与SQL Server 2000(一种xML一Enabled数据库)关系表间的相互转储。 论文第四章概述了XML查询语言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理解和研究了W3C的XML查询语言一XQueryl.0的语言规范。xML查询语言对于Native xML数据库的重要性就如同SQL在关系数据库中所起的作用,而w3C的XQuery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很有可能成为正式的标准。本章为下一章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第五章在深入研究Native XML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基本功能与特点、典型产品等的基础上,阐明了Native XML数据库比传统的数据库在存取层次结构和半结构化的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用于题库的抽题和组卷是非常合理的,因为题库中的试题从章、节和知识点的分布上具有层次性。作者选择了一款支持XQuery的Native xML数据库(S QL仪ML一IMDB),在介绍了其基本功能与应用方法之后,在.NET平台上使用C#语言实现了信息技术试题的组卷和抽题过程。 论文第六章以半结构化类型的试题为对象,对其标一记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对XSLT的基本思想和作用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技术试题中半结构化试题类型的多样化呈现。本章还对半结构化试题的自动判分方案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针对Office试题给出了基于OLE的解决实例。 论文第七章在总结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基础上,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