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南亚地区之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显著提升。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国际局势和传播环境下,考察我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媒介信息交流状况。媒介框架研究是反映媒介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依据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亚三国的主流媒体的框架研究,来探寻其对中国的编码方式和认知态度。找出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途径,以进一步消弭传播隔阂,增进与南亚地区之间的战略互信、互通和互融。本文在南亚诸国中选取了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作为南亚地区的代表国家,分别选取三个国家最具影响力的主流英文报纸作为研究对象。在新的媒介传播环境下,传统纸媒的影响力逐渐式微,而以Facebook为代表的全球性新兴互联网媒体平台,凭借其更高的用户占有率和传播影响力,成为更具现实价值的研究渠道。基于此,本文具体选择了印度的《印度时报》、巴基斯坦的《黎明报》和尼泊尔的《喜马拉雅时报》这三大主流英文报纸的Facebook账号为考察对象,以“China”和“Chinese”为目标关键词,使用Python Requests在三大报纸的Facebook公共页面上进行了数据采集,截至2018年12月,共采集到2416篇原始样本,剔除掉关联度低的和无效的样本,最终确定1239篇为本研究的有效样本。以学者藏国仁结合框架理论提出的高、中、低三个层次框架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法对其涉华报道进行量化分析,归纳出各自的报道框架特征。基于框架特征,探索针对南亚地区的互联网传播策略,维护国家形象,推进跨文化传播。研究发现,三大报纸具有明显的框架差异,《印度时报》呈现出威胁与质疑的报道框架、《黎明报》呈现了合作与共赢的报道框架、《喜马拉雅时报》呈现了中立与观望的报道框架。本文对我国主流媒体就南亚地区的网络外宣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重视南亚对话,开展新型公共外交;深化媒介融合,打造国际新媒体集群;转变内容生产与呈现方式,重塑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的全媒体人才;建立安全全面的国际传播保障机制;以文化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