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的首位。由于绝大多数的心肌细胞都处于终末分化状态,再生能力低,传统的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方法远期疗效不佳。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能力,可通过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等机制替代梗死的心肌组织,逐渐成为很有前景的心脏疾病治疗新方法。理想种子细胞的选择是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的基础。近年来,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由于其丰富的来源和多向分化潜能,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MI)的研究热点。但是,急性心梗后,体内过激的炎症以及缺血环境导致干细胞植入会导致大多数细胞无法在缺血环境下生存。他汀已被证明有抑制炎症,促进干细胞的生存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瑞舒伐他汀应用会更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的修复和心脏的重塑,更有利于改善心功能。目的用分子影像学的手段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酶消化法分离?-actin-luc FVB转基因小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2.流式细胞术鉴定干细胞标志;3.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3组:①假手术组;②对照组;③AD-MSCs治疗组;④AD-MSCs+R-tin治疗组;4.BLI连续示踪三周;5.在第4周和第6周检测小鼠左室收缩功能;6.建立缺氧(H)6h/复氧(R)2h细胞模型,分3组:①对照组;②缺氧/复氧组(H/R);③H/R+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浓度分别为10-8、10-7、10-6 mol/L);7.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率;8.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Akt、Erk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44及CD90;2.荧光素酶(Fluc)的表达与细胞数量呈线性相关;3.AD-MSCs移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与AD-MSCs组相比,在心梗后第7天和第14天BLI信号明显增强4.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AD-MSCs移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与AD-MSCs组相比,第4周和第6周LVEF和短轴缩短率(FS)显著提高;5.在缺氧环境中,瑞舒伐他汀的干预可显著增加AD-MSCs的增殖;6.Western blot检测pAkt及pErk的表达在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瑞舒伐他汀可通过Akt、Erk信号途径促进H/R损伤后AD-MSCs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