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6年发布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煤炭资源的消费总量出现至201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并且煤炭消费总量还将处于下降状态。2011年至2017年,煤炭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速出现负增长,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国外能源进口价格也一度处于低位,致使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中国煤炭行业也进入了整合期。国家通过产业政策不断推动行业整合,促进煤炭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煤炭企业面临独特的审计风险。中国现有54家煤炭类上市企业,虽然54家企业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有关审计风险仍存有共性。研究煤炭企业的审计风险,对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A煤炭企业为例,分析其面临的审计风险,并进一步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分析了风险成因。而后,从审计人员的角度,就降低审计风险提出建议。当前,煤炭企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受去产能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煤炭企业间的并购整合不断加速。自身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资金回收时间久和税负重等因素导致煤炭企业负债水平普遍偏高,财务风险加剧。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生产安全事件和环境破坏事件接连不断。由于煤炭资源的有限性,企业不断寻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煤炭企业的主要审计风险体现在收入的多计、虚增和提前确定,存货的多计和成本的少计,应收账款、无形资产等资产价值确定不合理,专项储备不恰当的资本化等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方法和技术使用不当、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审计重点确定不恰当和审计人员犯错。A煤炭企业的审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无形资产和应收账款项目以及审计人员没有对客户信息等非财务资料做进一步分析、没有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和过于信赖内部证据方面。审计风险产生源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审计人员三方面的因素。本文就审计人员如何应对审计风险提出了引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和对高风险区域保持警惕三个方面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